搜 索
本页位置:广东新闻网 > 正文

阳江税务:十载砥砺奋进 乘势再启新程

http://www.gd.chinanews.com    2022年10月13日 14:58     来源:中新网广东

  十年来,阳江全市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831.8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15.86亿元。喜人的成绩背后,阳江市税务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力优服务、一心促发展,实现了税收与经济同频共振、互融共进。

  税费征管体制逐步优化

  从2015年国税和地税聚焦“合作”,到2018年国税地税完成“合并”,再到2021年彼此深度“合成”,阳江市税务局如今已经筑成了事合、人合、力合、心合的“四合院”。

图为阳江市税务局开展“一把手走流程”税费服务体验活动
图为阳江市税务局开展“一把手走流程”税费服务体验活动

  从“进两家门”到“一窗通办”,从全面落实税制改革任务到智慧税务体系建设,申报办税从手写录入到网上申报、自动算税......十年间,阳江市税务局实现组织税收收入从2012年的71.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60.0亿元,累计组织税收收入超过983亿元,为阳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税收治理效能稳步提升

  十年间,税收征管改革始终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向聚合,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向前。

  2021年,随着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出台,阳江市税务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建立重点税源管理辅助平台,推出了“税眼”指数体系,探索打造了“局长税课”资政品牌,推动税收征管方式从“收税”到“报税”再到“算税”;税收征管流程从“上机”到“上网”再到“上云”;税收征管效能也从“经验管税”到“以票控税”再到“以数治税”。

  “我们以前是带票下乡‘收税’,后面是纳税人主动‘报税’,再到现在税收大数据自动‘算税’,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税费征管体系的巨大飞跃。”阳江市税务局征收管理科负责人表示。

  目前,阳江市税务局实现了38个税费种“全程网上报”、233个税费事项“全程网上办”“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占比超97%、电子税务局网上申报率超99%。

  税收征管格局迈向共治

  十年间,税务部门持续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

  去年以来,阳江市税务局联合市场监管、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政务服务数据理等部门推行商品房“交房即发证”服务新模式,依托房地产交易智能办税系统,实现办税流程全程“零跑动”,累计惠及纳税人共3552户。

  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方面,2018年开始,阳江市税务局健全与法院、公安、海关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2021年5月,阳江税务和公安两部门成立联合执法办公室并实现实体化运作;在此基础上,2022年推动成立阳江市警税合成作战示范基地。自此,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参与的税收共治格局不断拓展。

图为阳江阳春市春城街道龙湾社区“税费志愿服务点”
图为阳江阳春市春城街道龙湾社区“税费志愿服务点”

  目前,阳江市税务局已在全市形成了由公安、财政、发改、人社、医保、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住建、交通、人民银行等18个部门共同参与的税收精诚共治“朋友圈”,初步形成了协税护税共治格局,推动税收治理体系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变。

  智慧税务见“行”更见效

  随着税制改革的前行,“智慧税务”也凭借税收信息化建设的东风吹进千家万企。

  从“跑马路”到“走网路”“高速路”,从“多方奔走”到“一网通办”“一键提交”,十年来阳江市税务局通过推行“全市通办-业务线上秒受理秒审批”、建立“1+2+N”扁平式智能办税模式、成立市级纳税服务运营中心、打造“十分钟税费便民服务圈”等系列举措,持续探索“非接触式”办税缴费的多种展现形式,有效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

  广东金辉刀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钟敏坦言:“税务部门大力推行预约办税、发票邮寄配送、远程辅导等‘非接触式’办税服务,积极推进网上审批、一窗受理等智能化、便利化服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数字政府’带来的便利。”

图为纳税服务运营中心提供“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
图为纳税服务运营中心提供“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

  精细服务解“忧”更创优

图为“税收秘书”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宣传辅导
图为“税收秘书”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宣传辅导

  为更好地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17年始,阳江市税务局与工商联联合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并与银保监、金融机构等部门建立“银税互动”合作机制,综合运用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为诚信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便利。

  截至目前,阳江市参与“银税互动”合作的金融机构增至16家,协同助力17525户(次)企业获取贷款达45.1亿元,助力企业发展壮大。(阳睿瑄)



[编辑:黄强]

分享到:31K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