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以绿色发展绘未来 广东循环经济放异彩
2024年07月17日 19:12
来源:中新网广东

  从废弃的塑料瓶到时尚靓丽的丝巾,从“黑冒烟”到清洁能源,从“全民环保”的理想到切实融入人们的生活……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牵引,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持续挖掘绿色经济动能,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广东样本。在南粤的暖阳下,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展开,一幕幕“向绿而进”的动人场景焕发出实实在在的光彩。

  “华丽转身”:废弃塑料的再生时尚

  “今天,我给各位记者朋友带来了一个小物件,这条漂亮的丝巾其实是由三个废弃塑料瓶制成的!”7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为观众们展示了一条印着“美丽海洋”图案的丝巾。郭芳表示,制造丝巾的塑料瓶均来自广州南沙区的公益净滩行动,而这是美丽海湾建设的成果之一。

  塑料瓶变丝巾可不是什么“魔法”。据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下称:双碳研究会)秘书长叶攀介绍,志愿者收集废弃塑料瓶回收后,将经过清洗切片、干燥、再分选、熔融、挤压、过滤、造粒、固相缩聚……重重工序之后实现“华丽转身”,蜕变成为丝巾、服装、包袋等具有价值的商品。

  “如果简单地把垃圾拿去焚烧,能产生的意义有限。当前广东正建设‘无废城市’,我们想到资源利用。”叶攀表示,大概每3个塑料瓶可以制成一条丝巾,减少85.32克碳排放;志愿者参加完公益活动后也将获得丝巾作为礼物,这既有纪念意义,也能加强宣传效果。

  除了“变废为宝”的净滩行动,广东在美丽海湾建设上还做了许多探索,如在广州市南沙区,海漂垃圾上岸后,不可回收部分还将转运至广州市第四资源热力电厂,做无害化处理。而南沙更在环保的同时打造特色水产品品牌与南沙滨海旅游品牌,将“绿水青山”转化为惠民利民的“金山银山”。

  这样的故事,广东还有许多。自从广东省环境厅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众多创新成果涌现而出。如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便生动地展示了一座垃圾焚烧厂,蜕变成一座集生产办公、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绿色旅游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公园的无限可能。

  相辅相成:为企业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04家、绿色工业园区1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59家,绿色制造名单总数居全国首位”——这是截至去年6月的部分数据。绿色化、低碳化,放眼广东省的制造业体系,正展现出全员“向绿而进”的勃勃生机。绿色转型的大潮,也为节能环保等产业注入了强劲动能。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全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首次排名全国第一,2021年以约4300亿元蝉联全国第一,较2020年增长19.4%,约占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的20%,近四年年均增长率达10.7%。

  “下半年,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空气质量先行示范区建设需求,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生态环境厅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该厅环境监测处处长卢显妍说。

  这涉及到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等各种方面的优化升级,卢显妍表示,该厅将继续协助发改、工信等部门推动做强绿色制造业,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要求,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升级改造现有产能,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协助发改、能源等部门推动发展和使用清洁低碳能源,协助交通等部门推广利用清洁低碳的运输及作业工具。

  “环保有你”:全民环保的南粤样本

  天气炎热的暑假,南沙区坦头村的红树林迎来了30名“特别嘉宾”,他们是一群热情的青少年志愿者。面对这片珍贵的“海岸卫士”和它神奇的胎生、泌盐等现象,小志愿者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好奇。他们踊跃参与到滩涂捡垃圾的活动,沿着坦头村红树林科普长廊,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学习红树林的知识。

  这是双碳研究会负责实施的第十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做大海的朋友”——广州南沙社区海洋双碳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中的情形,也是自2015年起,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大力推动“‘环保有你’——广东省优秀环保公益项目培育行动”(下称:“环保有你”)活动的一个缩影。

  “环保有你”系列活动面向全省,“以奖促建、以评促建”,评选出一批优秀环保项目,并提供经费支持和能力建设,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截至今年,已累计投入共计275万元财政资金,持续资助96个环保社会组织开展公益项目。

  在广东,“全民环保”的场景正从理想化作现实。走进南沙区坦头村图书馆,各种科普、志愿培训、主题展览的活动将这座乡村图书馆变得热闹非凡。

  坦头村党总支书记黄锦华介绍,村子和双碳研究会达成合作,策划各项活动,一起保护红树林。据了解,从2022年至今,双碳研究会已在坦头村组织开展超过50场红树林科普、净滩、讲师志愿者培训、主题展览等公益行动,总参与人数超万人。

  “现在每周都有很多人来村里,我们也把村里的志愿者队伍纳入进来,一起保护红树林。”黄锦华发现,越来越多的普通村民和年轻一代自觉参与到了保护红树林的行动中来,“绿色种子”已然在人们的心中悄悄发芽。

【编辑:黄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