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10月22日电 (记者 蔡敏婕)为促进基层健康科普交流,加强医疗工作者对科普创作的认识,提高科普创作能力,广东省医师协会健康传媒工作委员会19日在广州举办了基层健康科普工作培训班。本次活动邀请了医疗及科普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从健康科普的发展阶段、创新的科普形式、使用新兴科技手段的优势等方面,分享了他们在实践工作中的科普经验和心得体会。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娟表示,随着大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受众进行精准研究和定位的难度已经大大下降。当下,科普工作者在进行科普创作时,要紧密结合基层大众的健康诉求,并从受众的认知出发,根据不同人群针对性地进行科普创作,提高创作投放的准确率,进而提升健康传播的说服效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丹纯医师向大家分享了基层健康科普的重要性。从国家层面来看,这是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一环。从个人层面来看,可精进医患沟通技巧,并促进自身知识的更新与巩固。她认为,基层健康科普内容应坚持原创、以读者为中心,切勿教科书式撰写,应当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在谈及新兴技术手段对健康科普创作的影响时,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网站与新媒体运维小组组长陈广泰认为,利用科技手段辅助进行科普创作已成大势所趋。这不仅能够提升健康科普创作的效率,创作者还可以通过AI提供的新颖观点和角度、探索相关领域,挑战传统观点,进行思路创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