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11月21日电 (记者 蔡敏婕)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高度恶性,早期易发生远处转移和扩散。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胸部肿瘤科主任董晓荣表示,虽然小细胞癌只占肺癌总数的约15%,但由于肺癌基数庞大,因此小细胞肺癌实际患病人群数量并不小。
“小细胞肺癌主要分为局限期和广泛期,过去30年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放化疗,预后较差。”董晓荣说,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放化疗为主。然而,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兴起为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近期有研究显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化疗后使用PD-L1抑制剂进行巩固维持治疗可显著提高生存率;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则可通过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等手段改善预后。
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疑难杂症往往不是靠一位医生一个科室就能进行诊断和治疗。“多学科团队(MDT)能够汇聚外科、影像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等多学科专家的力量,共同讨论制定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董晓荣说。
“由于大部分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董晓荣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
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0岁以上、有明显吸烟史或二手烟接触史、直系亲属患癌史、职业暴露或空气污染以及患有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等。通过早期筛查,可以更早地发现肺癌,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治疗成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