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4月8日电 (记者 蔡敏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日前为李先生实施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下称“三尖瓣钳夹术”)。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表示,三尖瓣反流是一种严重影响右心功能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经导管瓣膜修复成为结构性心脏病诊治领域新的治疗方向。
2007年,李先生被确诊心脏病。十余年来,他长期依赖药物治疗,病情却始终未得到有效控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样新为其实施了心脏再同步起搏器(CRT)植入手术,成功提升了他的心功能。
然而,李先生心脏的二尖瓣和三尖瓣重度反流问题依然存在。该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麦憬霆比喻三尖瓣的结构:“如果从俯视角度看,三尖瓣的三个瓣叶围成一个环。如果瓣叶对合不好,就像阀门关不紧,血液会倒流。”而三尖瓣钳夹术的原理,就像用“订书机”将瓣膜对合不良的边缘精准地“钉”合,减少反流,恢复瓣膜的正常功能。
相比传统开胸手术,三尖瓣钳夹术不开胸、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次日李先生即可下床活动,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王景峰表示,20年前,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几乎完全依赖开胸手术。这种方式创伤大、风险高,术后恢复慢,而微创介入技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为瓣膜疾病治疗带来了新方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凭借“港澳药械通”政策优势,将这一国际前沿技术快速引入国内。“不过,并非所有三尖瓣反流患者都适合接受该手术。陈样新强调,患者必须经过精确评估,确保瓣膜结构和身体状况符合操作要求,才能接受这项微创治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