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7月3日电 (记者 蔡敏婕)高温潮湿、汗液堆积、紫外线暴晒……夏季是特应性皮炎的高发期。不同于偶发性的过敏反应,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往往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且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环境变化、情绪波动、皮肤屏障受损等因素都可能成为诱因,远不止广东人认为的“热气上火”这么简单。
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15%至20%的儿童和3%至8%的成人受到特应性皮炎的困扰,估计我国有7000万名至9000万名患者。
在近日的一场“湿疹健康关爱行动”上,针对特应性皮炎诊疗的专业科普环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主任郑跃表示,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好发于薄嫩褶皱部位,以反复发作的慢性湿疹样皮疹为主要表现。
她强调:“敏感部位由于皮肤较薄,易吸收药物,更易出现激素使用不当出现的副作用,更容易受到药物成分的刺激从而产生不良反应。”专家介绍,传统激素药膏虽短期见效,但30%患儿停药后会出现皮肤萎缩。
据悉,目前已经有了非激素创新药可以应对这类疾病。郑跃主任表示,由于敏感部位的皮肤比较薄嫩,药物吸收较其它部位高,外用AhR调节剂是目前特应性皮炎患者敏感部位治疗的一线选择。
郑跃还从“衣食住行洗”五维度提出夏季护理建议:“一天洗一次或隔一天洗一次,用40℃温水,沐浴液选偏酸性,洗后立即用润肤露”,并强调“尽可能长期维持治疗以减少复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