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因木而名,木因寺而神,许多古寺因栽植的菩提古木而闻名于世。中国第一棵菩提树,就生长在广州千年古刹光孝寺内。据史料记载,在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印度僧人智药三藏从印度携来菩提树苗栽于光孝寺戒坛。
光孝寺位于越秀区光孝路北端闹市区,历史悠久,在古岭南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未有羊城,先有光孝”,是广州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早在宋代,“光孝菩提”便已被列为“羊城古八景”之一,历经时间的长河,如今的它,巨冠如伞,早已不是一棵仅有年代感的古树,而是被赋予了禅宗精神的佛树。
如今光孝寺菩提树并非千年前智药三藏手植菩提树。原光孝寺菩提树在清嘉庆年间被大风刮倒,虽经寺僧精心培护,仍于翌年枯萎,后从南华寺菩提树取枝条于原处种植。而南华寺的菩提树正是从光孝寺老树上取枝条种植而来,两地菩提树应是一脉相承。
千年来光孝寺菩提树引无数骚人墨客为其赋诗吟唱。如清代刘应麟《诃林菩提为飓风所拔寺僧重植诗以志之》、温汝进《光孝寺重植菩提树歌》、温丕谟《光孝寺重植菩提树歌》、史善长《重游光孝寺见稚菩提高出檐阴庇石坛因忆二十年前老菩提夜为巨风所拔诗补悼之》、张维屏《菩提树》等,他们的诗词在《羊城禅藻集》均有所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