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中部的凌边村,青瓦白墙的民居沿着石板路错落分布,而村西头的村口,一株编号为44011312021400047的古樟,如同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守护着这片土地。这棵古樟的历史远比村落的记忆更为悠久——早在宋末元初,凌氏始祖凌方道带着族人辗转迁居至此,在村口驻足时,这株樟便已枝繁叶茂,如今算来,树龄已有716年。
远远望去,古樟的树冠如同一把撑开的巨伞。走近细观,树干粗壮得需六七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合围,灰褐色的树皮粗糙厚重,布满了深浅交错的裂痕。
后于1994年夏,本就虚弱的古樟主干不堪重负,轰然从中间裂开,向两侧倒塌,粗壮的枝丫砸在地上。番禺区人民政府得知情况后,组织林业专家赶赴现场勘察,制定了详细的复壮方案。在政府的倾力救治与村民的悉心照料下,数月后古樟焦黑的树皮上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断裂的枝干也慢慢愈合,原本枯黄的枝叶重新变得葱郁。如今的古樟,虽树干上仍能看到当年火烧与断裂的痕迹,却已完全恢复了生机,枝繁叶茂。
对凌边村的村民而言,这棵古樟早已超越了“树”的意义,它是全村公认的“村徽”,是凌氏宗族的精神象征。这棵历经沧桑却愈发茁壮的古樟,早已与凌边村的血脉紧紧相连,成为了村落历史与情感的承载者,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世代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