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8月16日电 (郭军 彭缘 姚盛科)翻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州市增城区众多饮食项目名列其中。增城石滩豉油、黄塘头菜、增城荔枝蒸馏酒……这些“舌尖上的非遗”代代传承,造就了百般滋味。在这背后,广州税务部门通过持续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优化便民服务举措,助力这些传统手工技艺更新迭代,不断出新出彩。
酱油酿造技艺(增城石滩豉油)传承人刘庆堂携手广州市澳海食品有限公司,将古法酿造和酱油文化融合,打造了非遗传承研学实践基地,吸引了众多学校、幼儿园以及协会等前来开展研学活动。
“在增城石滩豉油的传承和公司的发展中,税务部门通过税企共建深入开展税费政策宣传辅导,去年,我司享受税费减免近9万元。”刘庆堂介绍,税费优惠为增城石滩豉油发展释放更多动能,有效帮助地区性的传统技艺深化发展。
在黄塘头菜的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见洪的带动下,当地成立了广州市增城黄塘头菜专业合作社(下称合作社),由51户种植户自愿联合从事头菜种植和加工,打造“黄塘头菜”的品牌。“合作社+种植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让传承困难的黄塘头菜制作技艺重新焕发生机。
这背后,农户一直享受着农业生产者自产自销蔬菜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去年,合作社符合免征增值税政策条件的销售额上百万元。陈见洪表示:“正果黄塘头菜是‘增城十宝’之一,希望借着这股税惠春风,让更多人认识和品尝到黄塘头菜,让传统手工技艺更好地传承。”
随着越来越多的传统饮食项目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动非遗项目高质量传承与发展,已成为政府部门与非遗传承人的共同议题。未来,广州税务部门将持续聚焦非遗项目的涉税费需求,精准落实税惠政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