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10月20日电 (记者 蔡敏婕)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年以上晚期非复发性死亡的首要原因,且常累及多个关键器官,如肺、眼、口腔、关节和皮肤,严重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并带来显著的生活负担。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近日发布。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教授张曦说,基于近年来的研究突破和不断积累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次《共识》对诊断、预防、治疗、预后评估及生活质量评估等多个关键诊疗环节进行了更新。
上述《共识》中提到,cGVHD主要病理生理过程为免疫炎症反应,常见和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纤维化。cGVHD的发生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炎症,第二阶段为炎症引发的免疫失调,最终促进第三阶段组织纤维化。cGVHD的三个阶段通常是连续性事件,处于第一阶段的患者也可同时存在第二和第三阶段的状态。
张曦介绍,目前,cGVHD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早期阶段可能会出现非典型症状,容易导致漏诊或误诊。新版共识中还增加了cGVHD受累系统的非典型症状内容,强调一旦患者出现晨僵、皮肤感觉异常、肌肉酸痛、不明原因的低热、乏力、活动后喘息、不明原因的消瘦、眼涩、口干、味觉异常、肝肾功能异常,或感觉有运动轻度障碍等症状时,应高度重视,以便尽早干预。
此外,《共识》还提到,未来cGVHD诊断工作应重点结合已知的风险因素和生物标志物,以帮助识别高风险cGVHD患者,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