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专家讲述广州拜“斗姥”背后的政商谋划与博弈
2024年11月30日 20:55
来源:中新网广东

  中新网广东新闻11月30日电 (记者 孙秋霞) 2024年度荔湾历史文化科普活动之八——青年课堂第三场30日在半糖生活艺术馆举办,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段雪玉介绍了明崇祯时期熊文灿督粤与供奉斗姥的历史始终,以及清代珠江三角洲地区斗姥信仰的演变过程。

图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段雪玉。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供图

  斗姥信仰作为珠三角宗教信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潜移默化在广大岭南民众民俗活动和文化交流之中。今天的广州城内,从西关金花街的斗姥宫,到越秀区三元宫的斗姥殿以及海珠区纯阳观内元辰殿供奉斗姥元君等,无不显示着拜“斗姥”曾在广州的宗教文化当中占有重要地位。

  段雪玉介绍,崇祯五年至崇祯十年,熊文灿两广总督任上,联合郑芝龙平定南海最大海盗刘香,其在挥师与刘香集团海战时,认为空中现斗姥元君,助大败刘香。故熊文灿于崇祯九年在总督驻地肇庆七星岩重修水月宫,邀郑芝龙题诗,共同供奉斗姥、天女大铜像,创造珠三角地区斗姥元君新信仰。

  段雪玉表示,清前中期,珠三角地区多处斗姥宫、斗姥殿,既援引明末熊文灿的斗姥信仰,又整合新的吕祖信仰。乾隆以后,长江中、下游逐渐流行的吕祖信仰及《九皇新经》等相关道经传播至岭南,具有融合释道儒三教特点,体现了广州与腹地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段雪玉提及,明清以来,佛山祖庙和北帝崇拜在珠三角、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有着相当广泛影响。明末熊文灿创建斗姥信仰,是与既有的北帝信仰相融合的。

  段雪玉总结道,熊督、郑氏军事贸易联盟是明末清初珠三角地区在东亚海洋贸易的重要一环,明末珠三角地区出现斗姥信仰是创建者的政治、商业利益均得以实现的结果,也是17世纪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珠三角地区政治商业宗教关系的新表现。(完)

【编辑:黄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