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基层包虫病诊断能力,为肝包虫病患者提供精准、专业的医疗服务,去年,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启动肝包虫病超声公益诊疗西部联盟项目,该项目通过联合四川、青海、甘肃、西藏、新疆优质医疗机构,为当地居民进行免费肝脏超声检查,推动从预防到诊疗的全链条包虫病精准防治体系建设。
于杰表示:“人工智能研发出来的初衷,就是因为那个地方医疗资源是匮乏的。那么靠当地的医生来去诊疗,其实是力量很不够的。但是其它地区的医生不了解这个病,我去的时候我看到了包虫,我也有点犹豫不决。这是个血管瘤还是一个原发性肝癌?因为他治疗方式截然不同的。所以这些想法就催生了我们要去研发智能软件,这样可以有人辅助我们的医生。无论是当地的年轻医生,还是我们其它地区的医生。下到基层以后,他都可以借助软件帮助他提高诊疗效果。”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超声科副主任(援藏)范小晶说道:“对我们医疗来说,我们医疗属于经验医学。经验越丰富,他肯定是能力水平越强。人工智能刚好可以在这一方面是一个长板,弥补我们基层医院医疗人员,包括我们超声专业的老师在经验方面的欠缺。”
“通过我跟人工智能的这个设备接触以后,我就发现它能帮助基层医生鉴别这是个泡型的哪种型变,会提供它到底是属于肝脏上的肿瘤,还是属于包虫类的。”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王建华表示,人工智能对基层医生的鉴别诊断是很有帮助的,“不管是医生的技术提高也好,还是病人的筛查的准确率也好,都是有很大的帮助”。
在医学影像诊断中,超声应用最广。去年3月,肝包虫病超声公益诊疗西部联盟项目启动,该联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导,联合甘肃、青海、四川、西藏、新疆等地的全国近百家医院共同推进,旨在为肝包虫病患者提供精准、专业的医疗服务。
深圳开立医疗作为技术支持单位,联合畜牧区域医院定期开展肝包虫筛查,为当地居民进行免费肝脏超声检查,推动从预防到诊疗的全链条包虫病精准防治体系建设。此外,还协助开展学术活动、远程诊疗等公益行动,以包虫病为牵引建设肝包虫病超声诊疗智能平台。
开展至今,西部联盟成员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王冬、刘军、周果,甘肃省人民医院周祖邦、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陈飞等专家多次组织超声医疗团队,前往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德格县等多地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公益筛查近两百位患者。
深圳开立医疗创新团队研究中心负责人周国义表示:“参与肝包虫项目,其实来自于一个我们愿景。就是实现AI赋能设备,以及赋能医疗人员。实现医疗资源的一个均衡分配,本着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诊疗、检查以及用户的相关的一个负担,降低医生的工作负荷,实现分级诊疗的一个目标的推进。”
在这片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土地上,“包虫病超声公益诊疗西部联盟”项目将继续在西部地区推进,致力于建立完善的肝包虫病防治体系,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专家们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守护每一位牧民的健康。他们深知,防治包虫病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正是这份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让他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对于当地的包虫病如何进行筛查,早期发现来早期治疗,这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也立下了这样一个情怀,就觉得一定要解决西部地区包虫病高发这个问题,超声早筛达到早诊早治的目标。”梁萍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