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5月6日电 (记者 蔡敏婕)今年5月6日是第27个世界哮喘日。面对重度哮喘患者日常管理中的挑战与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多位呼吸领域专家呼吁应加快创新生物制剂的临床可及,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哮喘频繁发作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会造成对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如果未及时干预,轻中度哮喘还可能演变为重度哮喘,增加致残和死亡的风险,甚至演变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据介绍,哮喘的本质是慢性气道炎症,其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是驱动这类炎症反应的关键效应细胞。降低EOS水平、控制气道炎症,已成为哮喘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
创新生物制剂的应用为重度哮喘治疗提供新选择。这些生物制剂能够精准靶向哮喘发病过程中关键的炎症效应细胞,如EOS,抑制相关的炎症因子,以减少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降低激素用量。
近期公布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首次提出哮喘可“临床治愈”的全新理念,成为时隔五年的又一重磅更新,也意味着未来重度哮喘患者有望通过规范化管理,实现症状稳定、维持正常活动水平。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张旻表示:“新版哮喘治疗指南的更新令人振奋,不仅让哮喘的治疗目标更加明确,坚定了我们对于实现哮喘‘可控、可治、可愈’的信心,也让更多重度哮喘患者燃起了重返健康生活的希望。我们也希望内地学者能有更多提升诊治能力的研究,同时希望更多创新生物制剂能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从而在临床端实现普惠和可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