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6月15日电(陈楚红 郭翠萍 柯乙森)凌晨三点的急诊室里,21岁的林悦(化名)因剧烈腹痛蜷缩在担架上。CT影像显示,林悦腹腔深处有一颗直径5cm的胆总管囊肿。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普外科赵金成主任团队连夜会诊:决定为她实施腹腔镜手术切除病变的胆总管囊肿,并用小肠即空肠重新搭建胆汁流出的新管道。
传统开腹手术需要在腹部切开20厘米的创口,而腹腔镜手术仅需5个0.5-1厘米的穿刺孔。但微创背后是更高技术挑战:在门静脉、肝动脉等“生命干线”密布区域,以超声刀进行0.1毫米级精度的囊肿剥离;切除病变后,需将仅剩5mm的极短肝总管与空肠进行显微缝合重建,堪称"米粒上穿针引线"。
林悦的手术持续3小时仅出血9毫升,较常规手术减少80%。术中运用强生超声刀配合奥林巴斯设备精准操作,麻醉团队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林悦术后2小时清醒,次日即可扶墙行走,配合中医药穴位敷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实现术后首日进食流质的突破。
这场高难度手术术前影像科通过三维重建技术为囊肿"绘制地图",麻醉科制定个性化镇痛方案;术中护理团队配合默契,器械传递误差不超过0.5秒;广东省中医院黄有星教授通过远程影像系统实时指导,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即时共享与术中决策支持。
赵金成介绍:“传统手术需2周出院,现在恢复速度提升一倍,并发症率从15%降至3%。”据悉,该医院已形成“术前精准评估-术中微创操作-术后快速康复”的完整诊疗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