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农行广东分行:浇灌金融“活水” 守护沃土粮安
2025年06月25日 18:27
来源:中新网广东

  6月25日是第35个全国土地日。作为全国经济、人口第一大省,自然资源大省,广东以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8.9%的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关键在于严守耕地红线,筑稳粮安基础,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农行广东分行深耕南粤沃土,近年来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优化金融服务,助力广东践行《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推动“小田变大田”、永久基本农田变高标准农田,向存量要增量,向增量要质量,在广东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节点,以优质金融服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南粤沃土焕发新活力。

创新服务模式

让“零散地”变“高产田”

  夏至已过,夏收在即。在韶关南雄市,连片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粤北良田丰收在望。

  作为国家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试点市,南雄市以“多田套合”为主线,探索耕地集中连片整治的创新实施路径。“我们一方面新建高标准农田,另一方面推进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最后调入良田、调出不符合高标准农田条件的耕地。”南雄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南雄已在建设时序上实现了从‘非耕地-新增耕地-高标准农田’一体推进;在空间布局上实现了‘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层层套合’,达到了补充耕地和高标准农田项目之间的资金闭环、程序闭环。”

  南雄市自然资源局数据显示,目前南雄市共统筹补充(恢复)耕地约53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约14.0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内已建高标准农田面积从试点前的38.65万亩提升至42.6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丰硕。

  这连串亮眼数字的背后,是农行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据农行广东韶关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行抓住南雄市“政府招标自建+企业共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契机,结合当地土地分布特点和建设模式,精准施策,探索推出“高标准农田施工单位承建模式”特色金融服务方案,并开通绿色服务通道,优先保障贷款投放。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为南雄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提供2250万元信贷支持,有效满足了5家施工单位的资金需求,为粤北粮食稳产保供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优化金融服务

让“短买卖”变“稳收益”

  耕地保护是实现良田丰产的核心,而稳定市场供应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粮食产业的平稳发展是保护耕地、提升耕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驱动力。在清远,连州市诚晟米业有限公司(下称“诚晟米业”)就在农行的金融支持下,让粮食流通的“短买卖”变为持续的“稳收益”,为维护区域耕地种植活力、保障粮食产能作出积极贡献。

  诚晟米业是省、市粮食与农业重点龙头企业,随着粮食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产业竞争的加剧,诚晟米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仓储能力、优化加工技术等方面遇到资金瓶颈。“特别是在粮食收购旺季,资金常常不够。”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如果因为资金错过最佳收购时机,粮食储备和市场供应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

  关键时刻,农行广东清远分行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主动上门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并针对其在粮食收购中资金紧迫且缺乏有效担保的情况,创新服务模式,为其发放了1600万元纯信用的农业龙头贷,帮助企业扩大生产销售规模、提升仓储能力。

  金融“活水”润南粤,金融之力护粮安。截至目前,农行广东分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360亿元,支持粮食企业超千户,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守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在南粤沃土上书写着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广东“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篇章。(完)


【编辑:黄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