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化州市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锚定特色产业赛道,坚持“平台带动、特色推动、业态撬动”三大举措,让农民群众挣钱的路子更宽了,日子更有盼头。
产业平台带动。化州攥紧“农业芯片”,建成水稻良种推广示范基地、化橘红种质资源圃等育种平台,通过“1+12”良种繁育基地年供化橘红优质种苗110万株,实现良种覆盖率100%。创新的“六共享”模式,让农户与产业深度绑定:订单农业带动8.4万余户锁定收益,股份合作让1.1万余户村民变身“股东”,土地流转加保底分红惠及4.2万余户。在省级水产和预制菜产业园内,罗非鱼从养殖到切片加工、生物制品生产形成完整链条,带动超万户农户增收;预制菜产业园14个子项目陆续投用,化州香油鸡、牛杂等特色美食通过冷链物流端上大湾区餐桌,带动2万余农户参与产业链分工。
特色产业推动。化州化橘红、水产和预制菜三大特色产业入选《广东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其中化橘红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15亿元,种植面积扩至13万亩,跃居“2024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榜单第9。化州化橘红成功入选国家级区域公共品牌和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和2024年广东省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十大案例,荣获“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省内首个农产品),与吉林人参结对推广,形成“南橘北参”品牌联动格局。
新型业态撬动。2024年化州以“中医药文化夜市”“村K”等活动引爆流量,文旅收入同比增长45%,“村BA”赛事期间,东方红村每日摊位租金就能达到2000元,带动村集体增收超33万元。此外,化州已培育“乡村微工厂”634家,年产值超13亿元,年创税收近1300万元,带动就业上万人。化州还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新塘村以“微改造”推动“大更新”,成功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培育水果种植、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0多万元,村集体较2023年增加收入25万元,增幅达到100%。(杨礼圣 陈家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