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6号台风“韦帕”的中心于7月20日下午5点50分前后在江门台山市海宴镇登陆。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韦帕”,省市领导靠前指挥、科学调度,党员干部、救援力量逆风而行、全力守护,在狂风暴雨中,严密的防御部署、高效的应急响应与温情的民生保障共同构筑起坚固防线,以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庄严承诺。
决策靠前,与风雨赛跑的“定盘星”
7月18日凌晨,菲律宾以东洋面热带低压升级为台风“韦帕”的消息传来,江门市应急指挥部立即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当天10时30分,防风Ⅳ级应急响应启动的指令发出,一场与台风的赛跑正式开始。
江门市应急指挥部的屏幕上,台风路径、云图变化、预警信息的每一次刷新,都牵动着整座城市的神经。18日20时,“韦帕”在1050公里外掀起8级风;19日10时,“韦帕”已逼近至750公里,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升至10级。对应的,应急响应在18日22时升为Ⅲ级,19日11时跳至Ⅱ级,20日升为防风Ⅰ级——指令的密度,追着台风的速度跑。
一场场指挥调度会议密集召开。省市领导靠前指挥,深入防风一线督导检查,视频调度重点区域防御工作。
广东副省长王胜、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深入新会、台山一线督导检查台风防御工作,一起坐镇台山市委应急指挥中心,多次召开视频调度会议,视频察看海洋牧场、滨海景区、渔港码头、高速路口、海堤等实时情况,重点连线海宴、川岛、赤溪、北陡等受影响较大的沿海镇,现场协调解决基层诉求。
决策的力量,正穿透风雨向基层延伸。
在台山川岛镇,22艘客运船舶、1940艘渔船像归巢的候鸟整齐回港,3000余名作业人员被网格员“逐船点名”请上岸;在崖门渔港,570艘渔船(含419艘内陆渔船)全部锚定,执法人员用“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指挥系统”实时监控,确保全部落实停泊避风措施;在台山新宁体育馆,床垫、方便面、急救包早早备好,611名转移群众到来时,工作人员已备足了温热适饮的热水。
数据是无声的证明:全市7266艘涉渔船舶100%回港,摸排转移群众超5万人,开放1710个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安置4501人。当20日下午5时50分左右“韦帕”登陆台山海宴镇时,决策者们早已把防线筑在了风暴之前。
逆风而行,雨幕中挺起的“铁脊梁”
7月19日,在川岛镇,党员志愿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有序开展人员转移工作。当天,超9000名游客在党员志愿者帮助下有序疏散——这是江门无数“逆行者”的缩影。
应急力量的集结比台风更快。全市1052名消防救援人员、7支分队,带着应急救援物资集结待命;台山市人武部组织100名民兵进驻川岛,25名官兵在台城备勤,“迷彩绿”成了风雨中最稳的底色。18日傍晚,蓬江区北街专职消防队队员在江门大桥下抬起压在摩托车司机身上的大树时,雨水混着汗水流进眼睛,却没人敢眨眼。
党员的旗帜,插在最险处。
中共江门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在台风“韦帕”防御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动员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分夺秒、全力投入台风“韦帕”防御工作,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防御台风“韦帕”,江门市672支应急救援队伍、1.85万名队员进入战斗状态,综合救援、三防抢险等九类重点领域110支、2933人应急救援队伍集结待命,将安全守护送入千家万户。(李健群 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