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内容,经过六十载风雨兼程,新时代枫桥经验成为中国基层治理的“金名片”。近年来,湛江市麻章区太平镇综治中心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榜样核心,探索形成了以“党建引领、矛盾快调、多元共治、数字治理”为特征的乡镇基层治理之路。
东黄村“12345热线”工单同比往年减少了82%;塘边村和韩家山村多年恩怨在持续劝导、协调方案中化解;百龙村就地召开“板凳调解会”解决邻里矛盾……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麻章区太平镇将服务送到“家门口”,让矛盾化解在“网格”中的有力实践。
夜晚闲暇时段,在村民家中或村头树下,总能见到一张板凳,和坐在板凳上的镇村干部。一张板凳,一次倾听,一场“板凳调解会”就这样朴实地展开了。
这是百龙村常态化开展“平安夜访”活动,面对面倾听诉求,实打实解决问题的生动缩影。
村干部每日巡查走访,主动排查、即时上报苗头性问题,村调委会第一时间介入调处。对村级难以化解的矛盾,村委会按程序提级上报,镇挂点干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力量下沉,共同参与调解;对于经上述层级仍难以解决的重大疑难复杂矛盾,镇综治中心将启动联席调解机制;如若联席调解不成功,则由镇党委政府提级研判,进一步统筹协调,全力推动化解。
对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甘园村创新划分6个党小组网格,构建“党支部—党小组网格—党员群体”三级组织架构,由党员骨干担任组长,整合村民代表等力量,同步设立“党群连心服务站”,集成政策咨询、矛盾调解等功能,高效化解宅基地纠纷、民俗冲突等基层矛盾。
东黄村“领雁工程+网格赋能”的创新模式,则让这条村庄的治理力量融合倍增。
由村支部书记“头雁”掌舵,5名支部委员分片包干全村5大网格进一步“强雁”攻坚,整合村民小组长、骨干党员、返乡青年等力量实现“雏雁”筑基,形成“金字塔型”治理梯队,履行政策宣传、信息采集、邻里调解、互助服务。
为了使民声更畅通,东黄村还设立了“民情驿站”,通过“群众吹哨—驿站派单—网格限时处置—结果反馈”闭环流程,快速解决邻里纠纷、设施维护等问题。
身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线”,基层治理直面千家万户需求和复杂矛盾交织的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一难题,太平镇综治中心始终将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作为重点,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抓基层、固根本,着力构建起“前端网格感知、中心指挥调度、多方协同共治”的全链条治理体系。(梁天宇 钟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