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松山湖,仿佛是一个微缩的未来样本——科技与自然山水在此和谐共存,创新基因与生态智慧交织共鸣。2025年9月30日,首届松山湖双年展将在这里启幕,展期预计持续至2026年1月30日。
本次展览以“洄游与共生”为主题,展开一场持续四个月关于科技、自然、城市与艺术的对话。这不仅是一场展览,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对新型城市发展路径的深度思考与诗意回应。
双年展与松山湖的双向奔赴
本次双年展特别邀请了二十余年前曾共同绘制松山湖新城蓝图的建筑师与规划师,再度回到这片他们亲手参与勾勒的土地。二十年后的“洄游”,不仅是一场记忆与经验的回望与智慧的延续,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对话。那些曾经的规划设想,如今已在城市空间中具象为街区、建筑与生活场景;而他们的再次回归,则为松山湖的发展注入新的思考维度。
松山湖首届双年展的展期预计长达四个月,横跨国庆、元旦,期间活动内容精彩纷呈,必将为大湾区带来一场可持续发酵的多元文化盛宴。双年展不仅将通过艺术介入提升松山湖的空间美学品质,还将拉动区域文旅消费,激活松山湖环湖片区的商业生态。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面镜子,映照出松山湖乃至大湾区发展的深层逻辑——技术、自然与人文如何共同编织一座城市的未来。公众在参展过程中,不仅是观看者,更是这种“共生”关系的体验者与参与者。
六大板块多维联动,构筑沉浸式艺术体验
首届双年展以“洄游与共生”为主题,展览涵盖六大板块——“公共艺术”“主题展”“文献展”“特邀机构”“改造设计”与“公共项目”,各板块既独具特色,又彼此呼应,共同阐释“洄游与共生”的展览主旨。
公共艺术板块是湖山之间的在地创作,二十余件专门为松山湖创作的公共装置作品将分布于湖畔、绿地与广场之间。这些作品融合东莞制造文化与生态哲思,从材料选择到形态构思,都是对这片土地生产哲学与创新精神的致敬。
主题展板块“具身都市,感知当代”进一步深入科技时代下的身体经验与城市感知。通过多种媒介形式的艺术作品与参与式项目,映射松山湖新城环境中关于感知、关系与归属感的探讨,构建了一条从外在作品到内在体验的观展路径。
如果说前几个板块着眼于当下与未来,那么文献展则引领观众回望来路。展览以“解码—回溯—兑现—迭代”为线索,系统梳理松山湖二十四载发展历程。通过未公开的规划图纸、建筑模型与档案材料等,首次完整呈现一座新城的梦想与实践,为理解整个松山湖双年展提供了深厚的历史语境。
此次双年展还邀约了来自深圳、广州、重庆、香港、澳门以及旧金山六地艺术机构,以多样的艺术实践展现出不同城市语境下对“公共性”的探索。
松山湖双年展的举办,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艺术生态的新节点。它不设围墙、不囿于白盒子空间,而是散落在湖光山色之间,嵌入城市发展的肌理之中。这是一次洄游——回到地方的历史与基因;这也是一场共生实验——探讨艺术、科技、自然与人文如何协同共创。(李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