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南方电网创新提出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全景式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立体式融入能源体系构建。在10月29日至31日举行的第六届新型电力系统国际论坛暨第二十一届中国南方电网国际技术论坛上,南方电网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白皮书,系统梳理展现了“十四五”以来南方电网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阶段性成果与创新实践。
如今,南方电网经营区域清洁低碳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数字电网载体作用充分发挥,绿色互动消费模式加快构建,多元储能规模利用质效齐升,电力市场体制机制取得突破,技术装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示范平台引领效能全面凸显。
更“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呈现新气象

面对新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如何打好“提前量”?
如今,只需打开南方电网新能源调度运行管理平台,就能了解近1600多个集中式新能源场站信息,提前预判来风、日照形势。通过该平台,风电、光伏短期预测准确率分别可达88%、93%,可减少数百万千瓦的调节电源建设,实现95%以上关键运行数据的网、省、地三级共享,变“难以掌控”为心中有数。
这是南方电网积极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5年来,南方电网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确保绿电发得出、电网接得住、终端用得好。
供给更“绿”——区域内非化石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分别为66%、56%,达到世界同等规模电网领先水平。新能源装机容量超2.57亿千瓦,约为2020年的4.5倍,稳居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等南方五省区第一大电源,清洁低碳供给格局基本形成。
通道更“绿”——南方区域建成“八交十一直”西电东送大通道,送电能力超5800万千瓦,西电东送累计输送水电等清洁电量占比超80%。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启动建设,海南500千伏省域数字电网工程即将投产,广东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柔直输电工程等一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重点工程稳步推进。
消费更“绿”——“十四五”以来,南方五省区电能替代电量突破2400亿千瓦时,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4%,比全国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建成充电桩超10万支,在全国率先实现充电桩乡镇全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欧标充电桩县区全覆盖。2025年绿电绿证交易2500亿千瓦时,超前三年总和,同步实现港澳台绿证交易全覆盖。
“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绿电成为主流,引领绿色用能方式变迁,为南方区域加快实现“双碳”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更“通”——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有效畅通

新能源发得出、供得上、还要用得好,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必然要求,这需要源网荷储各个环节协同互动、有效畅通。因此,关乎稳定性的系统调节能力尤为重要。
看数据:南方区域投运、在建、规划的抽水蓄能装机突破“三个一千万”,新型储能装机超1500万千瓦,多类新型储能创新技术取得新突破。全网需求侧响应水平达7.6%,虚拟电厂数量超110家,聚合可控负荷容量达1580万千瓦。
观态势:粤桂黔出台共享储能租赁指导价,桂黔琼建立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调频服务实现五省区全覆盖结算……5年来,南方电网科学布局源网荷储体系,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不产电、不建厂,“一辆电动汽车就是一个移动储能”,在深圳,当虚拟电厂与AI跨界组CP,充电桩、光伏、储能电池、空调等分散的用户负荷资源得以“化零为整”,实现实时可调负荷达110万千瓦,最快响应速度毫秒级,达国际领先水平,达成车主、业主从中获得补贴收益,电网负荷调节方式更加灵活的“多赢”。
深圳案例映照新模式在南方区域的孕育成长。目前,南方电网已建成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打造千万千瓦级电力负荷“资源池”,接入可控负荷达全网最大负荷的24.6%,实现源网荷储协同互动。南方五省区已实现电动汽车邀约填谷充电、V2G反向放电、智能有序充电场景应用全覆盖。
此外,南方区域首批35个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全面建成,建成近零碳示范区36个,其中25个示范区取得碳中和认证,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及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提供了一批可供借鉴的典型案例。
更“智”——数智技术驱动电网升级

任屋外狂风骤雨,调度室内调度员淡定如常,面前多块屏幕联动多个系统,轻触屏幕即可直连工作范围任意中心变电站;无人机从机巢一键自动起飞执行巡视任务,线路及设备信息后台屏幕实时共享……
这是数字化赋能电网建设给基层一线作业带来的巨大改变。目前,南方电网超100万公里输电线路实现了“机巡为主、人巡为辅”的新运维模式,50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实现灾害风险智能感知全覆盖,35千伏及以上架空线路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99.5%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提升至99.72%,配网自愈覆盖率提升至97.71%,分别较2020年提升50个和超63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开路,新质生产力澎湃。“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强化数智技术攻关,巩固扩大在数字化转型中取得的先发优势。
“大瓦特·驭电”大模型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研制全自主可控电力市场求解器“天权”,常态化投入世界上规模最大、模型最复杂电力市场之一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结算运行,计算性能超越国际最顶尖同类产品;电鸿生态圈已链接超500家产业生态伙伴和3000余款电力终端,适配电力行业100余款主流芯片、40余款的主流模组;研发的我国首套电碳算协同运营系统可将东部企业的算力任务转至电价更低的西部地区运行,预计每年可降低算力运营成本超10%。
数字电网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载体。5年来,南方电网运用“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对传统电网进行深刻变革,发布数字电网建设各项规划、白皮书、标准;牵头组建电力行业人工智能联盟,发布能源领域电力方向首个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拉动数字供应链上下游产能需求,推动资源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集中,全面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链融通发展的新业态逐步形成。
从东到西、由城而乡、自山至海,“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了系列标志性成果,南方区域新型电力系统特征充分彰显。面向下一个5年,南方电网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为转型路径,以源网荷储协同互动为支撑,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刘洋洋 黄磊)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18;京(2022)00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