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7月3日电题:广州卷烟厂扎实开展学习教育:让作风建设有“烟火气”更有“生产力”
作者 刘米 雷蕾 方伟彬
在广州卷烟厂的卷接包车间里,机器在轰鸣展示出别样的精气神——机台上不见了往日堆积如山的纸质报表,年轻工程师正在用平板电脑调取润滑油优化方案,这个“金点子”预计每年为企业节省25万元。
学习教育的成效从最基层开始展现,并用不一样的形式把这份“铁规矩”揉进企业发展的“烟火气”中。
用纪律之笔画好底线
看着大屏幕上播放的一些吃喝典型案例视频画面,年轻干部谢泽聪表示自己感触很深。知敬畏、存戒惧,这次覆盖百余名关键岗位人员“沉浸式”的警示教育宣讲,已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如影随形在职场上现身。
厂党委有声有色打好“学查改”组合拳。班子成员按照“责任田”重点领学交流,并在“反面案例”的剖析中深挖思想根源,在“政绩观”研讨中表明“过紧日子”决心。各党支部把《摘编》拆成“周周学”小单元,通过“自学+领学+分享”的模式,让党员感受到“接地气理论学习”。
党委较真碰硬“四下基层”查问题摆,如CT般扫描出9个方面18项类问题,从“报表冗余”到“流程繁琐”,连基层员工抱怨的“请假跑断腿”都被列入《集中整治台账》。在整改整治工作中,厂党委积极推动成效立竿见影,动力车间的老师傅马汉彪介绍新的冷水供应模式,“稍作个性化设计,每月能省出6万度电!”
握创新钥匙开创新局
“不要以为八项规定只是‘紧箍咒’,它其实是撬动创新的‘支点’。”在厂“精益管理大讨论”的讲台,储运科负责人梅海青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个把仓储费用“抠”出4000万元的团队,现在成了厂里的“省钱明星”。动力车间的“节能智囊团”也独辟蹊径,通过给空调系统“做手术”,预计每年能省下电费约300万元。
当“要我省”变成“我要省”,创新思维便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辅料库的员工们开发纸箱电子配盘系统,“每年能节省6万张纸呢!”;卷接包车间的“零件医生”,通过优化生产零件,将采购量缩减了1/3。这些来自一线的“金点子”,全被收录进了企业创新案例,成为大家都看得见、学得会、仿得了的“省钱攻略”。
用为民初心绘制真情
“总算是有自己的休息室啦!”轮班午餐后,45岁的包装机操作工冯秀莲一个人在新建成的女工休息室内,正准备写工作日记。她望着天花板上的星空灯感慨道“这个以前大家觉得像储藏室的地方,现在成了我们‘半边天’的温馨家园。”
的确如此,厂党委将作风建设的“考场”设在职工心坎上。工作区域新装的LED感应灯驱散了夜班员工的恐惧;机台广角镜让温湿度数据直达眼前,省去操作工的来回奔走,能将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细节里……
厂党委的人文关怀让广大干部职工把“爱企业、爱产品”情感延伸到了八小时外。卷接包车间安全联络员罗婉婧在“安全隐患随手拍”平台上成了“明星用户”。“囍文化”手工作品展C位悬挂的囍字乐高拼图,是党务管理员陈勇和女儿共同完成的,女儿在作文里写下“原来爸爸的工厂会发光”,让他感到由衷的自豪:“孩子口中的崇拜之情,是我参加学习教育以来最暖心的感受!”
正如广州卷烟厂主要负责人所说,“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最核心的是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密切党群关系,在职工关心的小事上用心做大文章。”学习教育以来,广州卷烟厂把准“纪律底线”和“创新高线”,将“令行禁止”的铁规矩织进“跳起摸高”的奋斗图景里,让作风建设成效由“抽象要求”变为“可见实践”。
如今,储运科的节约数据在不断刷新,企业创新平台的金点子在不断涌现……广州卷烟厂正全力书写着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的“广烟答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