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2月15日电 题:调度大厅里的“小飞侠”
作者 刘一颖 郭军
元宵节前夕,在华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江村站的调度大厅,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助理调度员罗瑶端坐在调度台前,密集的站场示意图随着鼠标轨迹不断切换。
“调车作业计划就是编组站的作战地图,必须争分夺秒抢占效率高地。”这位被同事们称为“小飞侠”的“90后”调度员话音刚落,打印机已吐出一份新鲜出炉的调车计划单。作为大湾区铁路货运的“神经中枢”,江村站日均办理车数超万辆,罗瑶和同事们编制的每张计划单都关乎华南地区铁路物流运输的畅通。
这位年轻的“枢纽指挥官”今年迎来生涯第11个春运。从连结员到车站值班员,历经五个岗位锻炼,他对编组站每个环节都如数家珍。“每份计划既要跑赢时间,更要经得起推敲。”他左手握着编组顺序表,右手快速调取现车数据,“冗余作业环节要不断精简,计划变更必须控制在个位数。”
突发情况不期而至。
“老朱,42035次怎么还不给信号?”
“调度所要求优先保障三趟临客通过。”
罗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只见他快速勾画列车运行时刻调整方案,同步与集团调度所、各场值班员多线通话,不到十分钟就重新排定列车开行时序。“枢纽运输就像多米诺骨牌,必须用系统思维提前三步布局。”他边说边在系统里输入新的编组方案。
午餐时间,调度大厅键盘声不断。“股道腾空往往就差那几秒钟,必须时刻紧盯车流动态。”说话间,他的目光始终未离屏幕,多年练就的“余光作业法”让他能精准捕捉到站场示意图的细微变化。
罗瑶们用智慧创新突破效率瓶颈,以系统思维破解运输难题。当元宵节万家团圆时,这些隐形奋斗者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着列车出行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