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闲了只能凑在一起聊家常,自从村里新建了‘悦’读空间、科普园和村史长廊,现在大伙都抢着往这些新地方跑,村里有了文化味,大家生活越过越有滋味了。”李大叔谈及自己的家乡——化州市笪桥镇瑶埇村这三年来的新变化,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化州以乡风文明提升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为“百千万工程”注入精神力量,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里,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攀升。
“村里组织大家一起整治环境,我们也积极参与,清理垃圾、改造美丽庭院。你看,自家院子变漂亮,住着都舒心。”鉴江街道沐浪塘村“美丽庭院”户主张伯一边修剪绿植一边说道。“庭院一侧设有茶室,空闲时,喊上家人、朋友、邻居来闲坐品茶,别有一番风味。”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化州市充分发动群众力量,通过宣传引导,让村民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同时,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点等,让乡村环境实现了美丽蝶变。据统计,化州市成功打造村庄“四小园”2.8万个、美丽庭院5057个,其中美丽庭院示范户80户,美丽庭院示范村15条。今年5月,笪桥镇瑶埇村、新安镇新塘村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
化州市新安镇新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子玲笑着说:“村史馆、石榴馆、特色民宿、水果文化种植基地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好心书吧、法治广场、体育公园、骑行道、四公里风貌带和休闲乐园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文化活动多了,大家的精气神都提起来了。”
据了解,化州全市范围内19个文明实践基地、39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0间特色文化空间、69个村级图书服务点、379间农家书屋等“遍地开花”,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在“百千万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化州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尚。如今,“有喜事来种树”成为化州乡村的新时尚。2025年春节期间全市11个镇(街道)25条自然村开展“做年例来种树”活动,总共种植树木2773株,同步推广“我为娘家种棵树”“年例来植树”等活动。
三年以来,化州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人居环境美了,文化生活富了,文明新风浓了,“幸福种子”在乡村大地结出“文明之花”。(梁天宇 潘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