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远市辖区的阳山县以“百千万工程”为引擎,通过土地、链条、主体、品牌四轮驱动,聚焦重点领域攻坚突破,不断深化三产融合,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守护“湾区餐桌”,推动农产品“出山入湾”,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中书写阳山答卷。
土地“活”起来:规模经营破解“小散弱”,连片基地托起致富梦。近年来,阳山县农业农村局出台奖补政策,鼓励农户以转包、入股等方式集中土地,培育龙头企业带动连片开发。
同时,阳山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深挖资源优势、凝聚发展合力、创新多元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量质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目前,全县拥有159个经济联合社和3003个经济合作社,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并发放了3162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农村集体资产家底基本摸清,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资产持续增长。
链条“强”起来:五大产业全链提质,标准化生产守护“湾区餐桌”。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全链条发展才能行稳致远。近年来,阳山全力打造清远(阳山)鸡、清远丝苗米、阳山西洋菜、阳山淮山、阳山玉米等五大农业产业。为守住“品质关”,阳山实施“四个统一”,即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推荐肥料施用、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农残检测,促进农业企业强基固本、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此外,截至目前,阳山全县已形成了南果(沙糖桔)、北菜(优质蔬菜)、南粮(优质稻)、北油(油茶)四大产业带,并累计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2个,省级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4个。阳山优质农产品正源源不断端上湾区市民的餐桌,实现“出山入湾”。
主体“壮”起来:新型经营主体领航,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新业态”。一直以来,阳山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助力特色农业上规模、创品牌、增效益。
不仅如此,阳山还打破传统农业边界,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探索和实践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条农文旅体康商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目前,阳山全县登记在册的农业经营主体1634家,其中农民合作社678家、家庭农场700家、农业企业256家;现有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8家、农业龙头企业41家、示范家庭农场58家。
品牌“亮”起来:地标产品闯市场,AI营销赋能“土特产”出圈。品牌是打开市场的钥匙。多年来,阳山努力构建“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体系,成功打造阳山鸡、西洋菜、淮山三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中,阳山西洋菜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定,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和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
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及第十三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上,阳山对外发布了阳山西洋菜AI推广大使“菜小西”。这是清远市首个农产品AI数字人,是探索“AI+农业”的重大突破。
如今,从土地规模经营到品牌IP崛起,阳山农业的“壮规模、创品牌”之路,不仅实现了产业“三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效益率),更绘就了城乡协调发展的鲜活图景。下一步,阳山将持续深化三产融合,让阳山味道香飘四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