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清远市阳山县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目标,通过“县级统筹、镇级实施、村级协同”三级联动模式,以“三级协同强组织、群众参与激活力、精准施策抓重点、资源盘活促增收”为路径,深耕农房改造、道路绿化、圩镇建设、环境整治等核心任务,推动城乡风貌从“量变”到“质变”,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三级协同聚合力,织密组织保障网。城乡风貌提升,组织引领是关键。阳山县构建“党委总揽、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层级负责、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让政策落地更精准、资源整合更高效。
村级层面激活“内生力”,既要凝聚共识,更要带头示范。村党支部通过党员大会、村民理事会等形式,与村民共同商议提升目标、筹资方案,让群众全程参与决策;党员主动改造自家农房,带动亲戚邻里参与,推动农房提升从“政府推动”变为“群众自觉”,形成“三级联动、全员共建”的良好氛围。
群众参与强根基,探索共建共治路。阳山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思想引导、模式创新、技能培育、文明融合,推动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建设者”,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为激发群众主动性,阳山县以村级组织为核心、村民理事会为纽带,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让“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在资金保障上,阳山县创新“五个一点”筹资模式(政府补贴一点、集体投入一点、村民投资一点、乡村能人捐赠一点、社会补助一点),真正实现“我的家园我做主”。同时鼓励工匠融入地方文化元素,既让“土专家”实现增收,又避免乡村风貌“千村一面”,打造出“一村一特色”的乡土景致。
此外,阳山县还将农房建设规范、风貌提升要求纳入村规民约,依托“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议事制度,让群众在参与中提升治理意识,实现“风貌美”与“民风淳”双向提升。
精准施策抓关键,推动颜值气质双升。阳山县围绕“示范引领、环境赋能、生态增色”,以典型培育为抓手、环境整治为基础、乡村绿化为支撑,推动城乡“颜值”“气质”同步跃升。
在典型培育上,阳山县坚持“以点带面、分类推进”,推进5个典型镇建设,其中1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镇获评“全国文明镇”、3镇获评“省卫生乡镇”、2镇获评“省文旅特色镇”;在村庄层面,编制村庄绿化规划,大崀镇松林村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1人获省“百千万工程”突出个人表扬,形成“镇有特色、村有亮点”的示范效应。
盘活资源促增收,构建产景融合新格局。城乡风貌提升,最终要落到“产业兴、百姓富”上。阳山县以风貌提升为契机,盘活土地、闲置房屋等资源,推动“风貌美”与“产业兴”深度融合,实现“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在特色农业领域,阳山县依托风貌管控整合沿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产业,为群众开辟稳定增收路。在文旅融合方面,阳山县以农房风貌提升为纽带,串联自然与文化资源,推动乡村风貌连线成片。
如今的阳山,正以城乡风貌“蝶变”为起点,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衡中稳步前行,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粤北大地徐徐铺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