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龙岗区委宣传部(文明办)主办的“山河文明说”文化品牌系列活动——“鹤湖一书·深阅中国”第四期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举行。本期读书会由深圳大学文学院原副院长、一级作家南翔教授以《界:南海北岸的深圳园山》为核心文本,聚焦“传统与当代——从园山到龙岗的几个镜像”主题,以“界”为意象,带领读者从园山出发,探寻深圳文化的边界与精神的延伸。
据了解,《界:南海北岸的深圳园山》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以“界”为意象聚焦作为山海交汇地、文化交汇地的深圳园山,创新性地梳理和解读深圳微观区域的人文历史与发展故事。南翔以“界”为线索,从地理、文化、历史三个维度展开阐释。他指出,园山位于“南海北岸”的独特区位,是深圳传统与现代、乡土与城市的交汇之地。
讲座中,他串联起兰桂书室、古盐道、龙岗宗族与海外传教士的历史脉络,讲述叶纳清、陈观海、何煌友等园山人物的故事:他们既扎根于园山土地,又与世界相连,构成了深圳文化的早期“开放性”。南翔表示,理解园山的“界”,其实是在理解深圳的成长方式——“一座城市如何在边界处生长,并在交融中重生。”
活动中,南翔结合《手上春秋》《手上风华》等图书,以丁全、温昊、唐智金三位当代龙岗工匠为例,呈现传统技艺在现代城市中的再造路径。他们不仅传承了岭南手艺,也折射出龙岗的城市精神——“有历史的城区、有烟火的城区、有意思的城区”。这种从“园山之界”到“龙岗之变”的文化延续,成为深圳在地文化的又一面镜像。
活动现场同步举办了以《界:南海北岸的深圳园山》为主题的微展览,展出园山的人物群像、文化地标与烽火革命故事。观众通过展览与讲座的结合,不仅读到了书中的园山,更从具象化的视觉载体中感受到园山的魅力。在互动环节,市民围绕“在地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等议题积极提问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园山、对深圳在地文化的认知与情感联结。
本场读书会通过一本书、一场讲座、一场微展览,让园山在地历史图书走进市级文化阵地,让更多深圳市民在阅读中看见城市的文化根系与精神气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