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车间里多走几段路就喘,跑1.5公里就到头了。”东莞市中电爱华电子有限公司员工袁超说,今年公司推动体重管理后,他也跟着动了起来,如今每周锻炼五六次,体重减了21斤,BMI恢复正常,“现在能轻松跑完5公里,人更精神,干活也更顺心。”
在东莞,像这样关注员工体重的企业正逐渐增多。作为制造业重镇,东莞聚集了超过500万产业工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这座城市也更加注重实现产业工人的健康福祉。
2024年,国家卫健委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以来,体重管理成为建设“健康东莞”的核心拼图之一,东莞以实际行动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等11部门联合制定《东莞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系统化提出加强职业人群体重管理,推动健康企业建设。
从一位普通工人的改变,到一座城市的系统方案,东莞正在探索产业工人健康管理的新路径。

生产线上的体重负荷
何畅至今仍能清晰回忆起那种“濒死感”——深夜加班时,他能听见自己脑子里血管“咚咚”的跳动声。
2019年,体重高达210斤的他刚留学归来走上工作岗位。体检结果残酷而直接:胰岛素功能紊乱,糖尿病早期。
何畅的故事并非个例。在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铭普光磁”),研发工作者罗昭锋的经历更具代表性。2024年6月入职时他体重170多斤,仅半年就飙升至近200斤。
中储粮油脂工业东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东莞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张海军观察更加系统化:“近年员工体检报告中,体重超标、脂肪肝、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比例呈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
更关键的是,工厂运营数据显示,部分岗位病假率与员工身体状态存在关联。
有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超过50%。根据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若不加以控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已感受到肥胖带来的双重压力——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更是生产线的潜在威胁。

车间里的“卡路里革命”
在铭普光磁,身高1.82米的罗昭锋是健身房的常客,“充分利用健身房,每周5-6次针对性地练习腰腹肌,再辅助有氧运动,让我从约200斤减至165斤。”
走进铭普光磁总部大楼二楼,整整一层楼的健身空间令人惊叹。动感单车、高位下拉、蝴蝶机等进口器械一应俱全,瑜伽室、舞蹈室配套完善。同样,在中电爱华厂区内,整层楼的健身房、室内篮球场等构成了员工的健康乐园。中储粮东莞公司亦如此,健身房、篮球场、羽毛球场满足员工多样化运动需求。
令人惊喜的是,这场“卡路里革命”带来了意外收获。“健身房里,不同部门、不同产线的员工因为运动而相识,跨部门协作变得更加顺畅。”罗昭锋深有体会。

工厂食堂的餐谱升级
“5年前,早餐我会选择粉面、粥等,量大管饱;但现在选择鸡蛋、玉米、青菜和牛奶,量没那么大,其实更扛饿。”中电爱华职工刘建军(化名)说,“食堂提供了更多健康选择,我开始调整饮食习惯。”
这位曾经体重接近200斤的车间工人,坚持“三分运动七分吃”,成功减重至160斤,以前的“三高”也没了。他说,食堂的健康餐选择功不可没。
刘建军只是工厂里众多减重者的一个特写。在东莞,越来越多制造企业食堂里,一场静悄悄的“餐谱革命”正在上演:曾经以“量大管饱”为标准,如今开始推行科学配比的健康餐。
铭普光磁党支部副书记王强介绍,公司食堂每周两次推出减脂餐,按照肉类、蛋类、青菜的科学配比精心准备,“严格控制油、盐、糖的用量,确保不超标。”这种健康饮食改革并非“一刀切”。
食堂改革带来的不仅是健康改善,还有工作效率的提升。
“软福利”里的“硬实力”
在推进体重管理的过程中,企业普遍选择“赋能”而非“规训”的路径。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收到了正反馈。这种投资正在显现回报。
多家企业反映,健康管理计划实施后,员工精神状态改善,请假率下降,团队凝聚力增强,企业品牌文化提升,直接提升了生产效率。在招聘市场上,健身房、健康餐、体重管理计划也成为吸引年轻人的“软福利”。
随着产业升级,东莞“制造”已迈向“智造”,对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健康要求。为打通企业健康最后一公里,2023年2月,东莞在全国首创“健康副厂长”机制,选派医务人员进驻企业提供健康服务。随着“体重管理年”活动开展,体重管理成为健康副厂长的一项新任务。
在东莞市技研新阳电子有限公司,健康副厂长服务助力“体重管理年”的活动正在开展,团队除了为员工提供中医诊疗、体检等服务,还专设体重管理区,为工友提供个性化建议。
政府搭桥,企业唱戏。中储粮东莞公司借助“健康副厂长”机制,为员工制定健康方案,开展体重管理宣传。BMI、体脂肪率、肌肉量、内脏脂肪等,一个个专业名词被工友阿霞娓娓道来。
当减肥成为国事时,在东莞,体重管理已超越个人健康范畴,成为“健康东莞”的重要一环。从车间健身、食谱改进、医疗机构体重管理专科全覆盖,到政策引领、企业投入,一场以健康为核心的系统工程正在扎实推进。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粤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对以制造业当家,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世界工厂”而言,这场体重管理实践,本质上是关于人的价值的重新发现——在机器轰鸣声之外,在流水线节奏之间,工人的健康力是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力量。(覃凤春 张朝霞)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18;京(2022)00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