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6月9日电 (孙秋霞 张译天)岭南文化新讲近日在广州楠枫书院举办,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广州事情》作者王美怡表示,雅逸美学是粤派文化的根基之一,融进了广州城市文化的血脉之中。
清代一口通商时期,广州作为中国唯一对外通商的口岸城市,经济繁荣,商贾云集。十三行行商阶层逐渐崛起,他们既活跃在商业舞台上,又徜徉于文化艺术领域。
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州事情》一书,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史料,勾勒出旧时广州的生活图景,带领读者回溯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行商的日常生活场景和文化交游活动,了解他们在商业与文化之间的平衡之道。
王美怡表示,清代广州因一口通商而经济繁荣,催生了独特的文化复兴。两广总督阮元创办学海堂,更为岭南文化注入新的血液,为广州雅逸美学提供了新的土壤。由此可以看出,广州的雅逸美学有别于江南文化的精致婉约,是在开放贸易中淬炼出的南方文化特质。
深入剖析一口通商时期的行商群体后,王美怡发现,以潘、伍家族为代表的巨富虽处于“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底层,却通过主持刻印丛书,如《海山仙馆丛书》《粤雅堂丛书》,收藏字画,营建园林等方式,追求文化身份认同。
她特别指出,行商园林不仅是商人生活空间,更为谢兰生、张维屏等文人雅士专设居所,形成士商交融的日常场景,丰富多彩的士商交游活动逐渐改变了这座商业城市的文化内涵。
“雅逸美学是粤派文化的根基之一,融进了广州城市文化的血脉之中。”王美怡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