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4月1日(记者 郭军)第十一届高校大学语文/写作与通识教育会议近日在广州召开。来自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近20所高校的二百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新时代大学语文/写作与通识教育高质量课程和教材建设等问题。会议由广东财经大学、暨南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
暨南大学原党委书记、副校长蒋述卓在致辞中,从大学语文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切入,指出当下需探讨的三个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坚守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核,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实现文化浸润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新文科建设中如何建构跨文化阐释体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出版事业部副主任刘自挥围绕新时代教材建设新动向——原创性和交叉学科作出阐述。他指出,原创性要以解答中国问题、阐释中国实践为出发点,注重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努力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推动原创性实践向原创性理论、原创性教材转化。
中国写作学会会长、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方长安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写作快速发展的当下写作的几种方式,对“AI文学”的文学归属问题和AI文学未来发展作了深入讨论。
广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财经大学中文系主任许峰,针对如何在高校中实现传统资源现代转化问题,以《黑神话》为例,从三元素重构——叙事主题的革命、四步法颠覆——叙事动力的革新、符号体系转译——文化隐喻的革新三方面作出解答。
广东省写作学会会长、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胡伟阐释了公文写作与讲好公文故事的重要性、讲好新闻写作故事的必要性,从以文育生、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塑旅、以文帮扶五个方面讲解了广东省写作学会“写作+”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推动过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