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江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门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江门市“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方案》以“三步走”战略为脉络,通过七大板块协同发力,构建全链条赋能体系,旨在打通城乡要素流动的“任督二脉”,让江门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大湾区乃至全球的“餐桌”。
据介绍,江门是全省农业大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海鲜铺子”,目前建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63家、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16个、“粤字号”农产品113个,打造了以“江门优品”为领头羊的市县镇三级品牌矩阵。
未来三年,江门将结合本地实际,为陈皮、大米、鳗鱼、马冈鹅、茶叶、禽蛋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量身定制一揽子“媒体+”计划,将媒体资源深度融入农产品流通全链条,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力提速。
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媒体+科技”是江门一大亮点。江门将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机制,建设涉农公益服务平台,推广实施“银龄手机助理”服务,开展“智慧农业特训营”,让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让农民熟练驾驭手机这一“新农具”,成为新时代的数字“新农人”。
此外,江门市还将重点面向有潜力的本地自媒体创作者、新农人等群体,邀请专业导师进行授课。计划到2027年培训不少于1500人次,培育更多懂产品、会营销、有流量的“本土乡村网红”,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李健群 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