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8月22日电 (记者 索有为)深圳正以系统性思维重构公园的价值内涵——不再仅将其视为休憩空间,而是作为推动生态、文化、经济与社会融合发展的战略支点。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下称“园博园”)正悄然上演一场静水深流的焕新实践。
园博园坐落于深圳市福田区竹子林西段,占地约66万平方米,2004年开放后便成为深圳重要的文化地标。2008年被住建部评为“国家重点公园”。
深圳园博园作为公园运改维一体化的首个改革试点项目,自2024年7月由特区建工园林集团承接后,通过对公园景观的修缮改造、公共绿地的管养维护、可用建筑空间的消费场景再造,将园博园从“景观陈列”的静态存在,转变为“生活容器”的动态场域。
通过“园子+院子”的创意构想,运营团队以中式园林院落为载体,重构空间叙事,将原本沉寂的亭台楼阁、闲置院落、破败仓库,转化为可游、可赏、可消费、可社交的复合空间。昔日被遗忘的角落,如今飘散着咖啡的醇香;常年封闭的院落,化身为烟火气十足的坝坝茶院;废旧的仓库,则成为年轻人围炉夜话的社交聚集地。
在引入市场化机制的同时,运营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公共空间商业化”与“商业空间公共化”双轨并行的模式。所有商户均需划设开放共享区域,承担公益义务,如提供平价自助设施、参与社区服务等,确保公园的普惠性不因商业介入而削弱。
园博园还以“Flow Garden自在园中”为品牌,提出“GARDENmate”社群概念,使公园成为时尚、科技、人文的聚合发生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