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7月12日电 (蔡敏婕 王思瑶)“先天性胆管闭锁的发病率约为1:10000,内地每年约近千名孩子出生后诊断出有先天性胆管闭锁合并胆汁性肝硬化,需要进行肝移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胆胰外科及肝移植学科带头人刘超12日表示,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肝移植手术已逐渐成为规范化、标准化的治疗方案,为众多终末期肝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2025广东省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医师分会年会11日至13日在广州举行。会上,一位特别嘉宾东东(化名)的到来让人感到惊喜。
先天性胆管闭锁患儿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很容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这些患儿胆汁无法从胆管顺利排出,导致浑身蜡黄并逐渐发生不可逆转的淤胆性肝硬化,终至肝功能衰竭、肝昏迷,多数活不过1岁。
2005年7月10日,只有6个月大的东东因为先天性胆管闭锁、胆汁性肝硬化,在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接受了亲体肝移植手术,是广州地区首例亲体肝移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20年来,手术团队与东东不间断地联系,不仅关注东东的身体康复情况,更对东东的心理和生活给予关心。“从以前到现在,我都觉得自己和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东东说,在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更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大学。“我按时上课,有时候还与同学们一起夜跑,不过一般很少吃外卖喝奶茶,会控制自己糖分的摄入。”
近年来,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为器官捐献和移植构建了保障。整体医疗水平的快速提升,促使肝移植手术规模稳步扩大。技术的创新与优化,提高了肝移植的质量。
“有的患者或家人担心肝移植术后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问题,东东正好是一个鲜活的案例,证明中国在肝移植方面的技术水平已经很成熟,患者预后比较好。”刘超同时提醒,接受肝移植后,建议不熬夜、不酗酒、不乱用药,注意饮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