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8月1日电 (索有为 龙凯琦)“‘益’起童行,共赴新程”儿童生长发育科普讲座7月31日在深圳举办,深圳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苏喆教授、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霞教授就儿童性早熟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科普讲解。
据介绍,性早熟可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及不完全性性早熟三类。其中,中枢性性早熟(CPP)是指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前启动,导致女孩7.5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内外生殖器官快速发育及第二性征呈现的一种常见儿科内分泌疾病。
据了解,性早熟预警信号包括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7.5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诊断手段包括骨龄检测、性腺发育评估、激素水平检查。
苏喆教授强调,需将CPP和正常早发育、假性成熟区分开来。性早熟可能影响终身高;引发自卑、不安等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导致身体机能早衰,成年患性腺疾病几率升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足疗程治疗可有效应对CPP。
刘霞教授指出,全球普遍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CPP,如今长效治疗方案已成为CPP的标准治疗方式。治疗目的主要在于改善终身高、推迟女孩初潮年龄至正常范围和减轻孩子心理压力。
两位教授表示,CPP或受遗传影响,平时应注意勿过量食用滋补中药材,避免肥胖,少吃外卖,少用塑料饭盒、水杯;营造完全黑暗且安静的环境,促进深度睡眠;少看电视多运动,增加肌肉含量,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此外,误食避孕药、丰乳用品,过量使用化妆品、洗涤剂也可能导致CPP。(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