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积分制一推行,大家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谢白村村民王大伯的话,正是村民主动投身家园焕新的生动写照。伴随“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广东化州市77条典型培育村以积分激励为纽带,让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村民主体“发力”,从“要我干”转向“我要干”
上良村的张叔以前总觉得“环境整治是村干部的事”,积分制推行后,他主动扛起铁锹参与村庄绿化。“村道旁的空地荒着可惜,我种上花苗,既美化环境,村里还给我记积分呢。”。谢白村的村民们则聚焦农房风貌改造,大家带上涂料和工具,趁着农闲给村里的旧房刷新墙面。村民周大哥笑着说:“刷完自家墙面不仅能让村子变好看,还能得积分,家家户户都抢着干。”新塘村的学生们也不甘落后,跟着家人一起参与“喜事林”建设,孩子们拎着水桶、扶着树苗,认真种下一棵棵小树苗:“种一棵树得5分,还能给村子添绿色,特别有意义。”
实践阵地“搭台”,文明积分超市“离群众更近”
“文明积分超市就在村里的实践站内,出门走几步就到,真正把‘兑换点’设到了家门口。”村民口中的文明积分超市,是各村庄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实践阵地。为让“文明积分”真正落地见效,各村庄依托文明实践站,在一楼显眼位置搭建文明积分超市。对于空间有限的实践站,工作人员则巧妙利用墙角、楼梯转角等闲置角落,精心打造“文明积分兑换角”。
积分制度“赋能”,激发乡村治理增添新活力
为确保积分制落地落细,化州市印发《关于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积分制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通知》,鼓励各村将村民参与村庄清洁、垃圾分类、绿化建设、庭院改造、规范圈养禽类等纳入积分范畴。各村不仅成立领导小组,还组建由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积分评定小组,负责日常积分的记录、审核与管理,村民可随时查询积分情况,保障参与权与监督权。
如今,村庄道路整洁通畅,庭院绿植繁茂,河水清澈见底,人居环境整治得到显著提升,积分制为化州市“百千万工程”在乡村落地生根提供了坚实保障,更推动着乡风文明焕发出新生机。( 梁天宇 潘晓冰)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2021034286号-7]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18;京(2022)00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