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黑龙江|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青海|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天津|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深圳横岗以文学之名赋能城市发展
2025年11月04日 17:55
来源:中新网广东
与会领导嘉宾共同见证十周年。主办方供图

  11月4日,第八届红棉文学奖颁奖典礼与《红棉》创刊10周年暨第二十六届深圳读书月横岗街道系列活动在深圳市龙岗区横岗文体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深圳市作家协会、龙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横岗街道党工委及办事处联合主办。

  活动中,主办方举办了《红棉》创刊十周年的回顾特辑,并播放了创刊十周年主题视频,还组织了舞蹈爱好者开展精彩的红棉主题交谊舞展演,展示“交谊舞之乡”魅力。横岗街道也借助活动介绍横岗街道新出炉IP形象——“AI宝”,展现横岗“AI横岗·YUE文旅”新活力,推介横岗“四有”街区新形象。同时,街道与《特区文学》、《书都》等杂志社、深圳市亚洲铜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结为《红棉》文学共建单位。

  第八届红棉文学奖揭晓,名家与新秀共耀文坛

  第八届红棉文学奖于2025年7月启动征稿,共收到来自全国的小说、诗歌、散文等参赛作品5200余篇(部),投稿量创历届新高。评审委员会由茅盾文学奖评委、省市作协专家及鹤湖智库成员组成,采用双向匿名评审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最终200部作品进入终评,经过提名、初评与终评多轮遴选,评选出多个重要奖项。  

  年度致敬奖由著名翻译家胡小跃获得,他曾获法国“文艺骑士”及“文艺军官”勋章,并荣获傅雷翻译奖;年度小说奖得主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十月,获奖作品为《不舍昼夜》;年度诗歌奖颁予当代女性文学代表作家林白,获奖作品为《身体的雷霆》;年度散文奖则由知名公益人、作家陈行甲摘得,获奖作品为《别离歌》。年度新锐奖获奖者为龙岗本土青年作家肖千超,获奖作品为《上天台》。  

  为积极响应中宣部提出的“新大众文艺”创作导向,本届奖项特设“新大众文艺奖”。由横岗胡杨林透友、医务人员与志愿者共同创作的诗集《我的余生》荣获该奖项第一名,东莞作家王瑛、温雄珍以及龙岗本地作家胡四民、张淑琴等同时获奖。  

  校园文学奖面向全市征集,涌现出一批富有潜力的文学新苗。最佳叙事奖由深圳市鹏兴学校的吴芋尔获得,她同时也是全国自由式小轮车赛事冠军,展现了深圳学子在文学与体育领域的多元才华。  

  系列主题活动,营造城市阅读氛围

  本届系列活动以“红棉绽放·阅见世界”为核心,延伸至阅读推广、艺术融合与公共文化空间,形成多维度的文学盛宴。 

  “红棉绽放阅见世界”赠书活动结合第二十六届深圳读书月,向机关干部、教师、学生与市民代表赠送经典读物与《红棉》精选读本,推动全民阅读;  

  “诗舞形声·流动时光”诗文朗诵会以融合艺术形式演绎经典诗作,打造一场情感共鸣与文化传承的人文盛宴;  

  深圳图书馆同步在北馆五层深圳文学馆推出“红棉十年,文学绽放”专题展览,呈现《红棉》刊物与红棉文学奖获奖作品,促进深圳文学与全国创作的对话。  

  十年红棉:基层文学的“横岗探索” 

  红棉文学奖自2017年设立以来,八届赛事共评选出300余位作家,包括邓一光、于坚、郑小琼、黄礼孩、蔡崇达等文学名家,也不断推出三三、肖千超等文学新锐。  

  红棉文学的十年,是深圳文化根脉蓬勃生长的缩影。

  十年来,红棉文学以“文学+”模式积极拓展边界,走进校园、企业、社区与公益领域,推动“文学+教育”“文学+文产”“文学+文明”“文学+公益”融合发展,构建起立体而富有生命力的文学IP生态,探索出一条基层文化发展的“横岗路径”,同时也为横岗街道乃至龙岗区探索“四有”城区的打造提供更多的有益参考。 

  这条“横岗路径”的宝贵之处,在于它揭示了文化的生命力源于与社会生活的深度互动。未来,这朵自基层绽放的红棉,将继续以文学为灯火,不仅照亮本土,更希望为更多地区的文化发展提供一份温暖而有力的样本。(唐敏)

【编辑:黄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