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广东新闻网 > 直通港澳台 > 正文

两会声音 | 有国才有家 国好家更好——港区代表委员勉励香港青少年培育家国情怀

http://www.gd.chinanews.com    2021年03月10日 15:41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石龙洪)“有国才有家,国家好香港会更好。无论我们去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国家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珍惜我们的国家,就等于爱护我们自己。”谈及为何要爱国,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邝美云向香港年轻人道出心声。

  今年两会,“爱国者治港”话题受到港区代表委员高度关注。他们普遍认为,由于历史等原因,爱国主义教育在香港长期缺失,导致一些人爱国观念薄弱。充分落实“爱国者治港”,应加强国民教育,培育年轻人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认同。

  “回归前,香港被殖民统治,爱国教育不敢做;回归后,又长期没人做。”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公开大学校长黄玉山说,由于历史、传媒误导等种种因素,香港爱国教育长期缺失,导致年轻一代不了解国家和民族,产生一些错误认知。

  作为教育工作者,黄玉山认为,爱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至关重要,要有耐心,细水长流,久久为功。需要通过教育、交流、文化、传播等多种方式,让香港年轻一代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认识和认同内地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

  “充分了解自己的国家,看到国家的巨大成就,香港年轻人会慢慢改变片面看法。”黄玉山表示对此有信心。他也常常勉励学生,多去内地交流,多把目光投向内地。“香港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地方小,发展空间有限。仅粤港澳大湾区就是香港面积的50多倍,香港年轻人应该把眼光扩大,抓住‘十四五’规划等广阔机遇。”

  “受逾百年的殖民统治和教育影响,很多港人特别是青少年对国家历史文化和国情认识和了解不足,以致香港近年‘港独’思潮乘虚而入,令许多香港民众迟迟未能形成家国观念。”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吴秋北说。

  他建议,从粤港澳大湾区开始,培育香港年轻人的“共同家园”理念,弘扬家国情怀。在香港开展国民教育、国情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对宪法和基本法的认识,增强抵御煽动与蛊惑的能力。例如,内地出版社可与特区政府共同编写教材,让香港学生对国家历史及发展有更准确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高佩璇指出,2014年非法“占中”和2019年的“修例风波”中,一些人挥舞港英旗帜,参与所谓“本土”运动,宣扬“港独”。他们否认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仇视国家,侮辱国旗国徽,其中不乏香港青少年。这些乱象发出重要警示:处理香港国民教育、国家认同的课题迫在眉睫。

  “青少年是香港的未来,是‘一国两制’实践的接棒人。他们是否有爱国情怀,关系到香港能否长治久安,也事关能否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高佩璇认为,培养青少年国家认同需要对社会环境、学校教育进行全面检讨,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出发,从认知和体验两个方面进行引导。由此,培养香港青少年的归属感,提升其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落实‘爱国者治港’,应着手培养更多爱国者。选出德才兼备的爱国者来治理香港。”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霍启刚认为,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要从教育做起、从娃娃抓起。他建议,增进香港青少年对中华文化、中国历史、宪法和香港基本法以及“一国两制”方针的认识。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周厚立说,“爱国者治港”原则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辅相成,落实这一重要原则既要完善选举制度,也要优化教育制度。目前,包括宪法、香港基本法、香港国安法在内的香港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尚未完备,需以“爱国者治港”为主题,全方位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切实提高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完)



[编辑:方伟彬]

分享到:31K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