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东新闻10月10日电 (记者 索有为)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正在广东美术馆新馆展出的“江山万象——徐龙森山水作品展”,吸引众多市民和业界人士参观欣赏。
展厅内,高达10米多的巨幅水墨《山不厌高》从高空“倾泻”而下。《天元》《大丘壑》《三棵树》等多幅代表作让观众领略摄人心魄的水墨力量。
出生于上海的徐龙森,多年来深入研习五代、北宋笔墨传统,素以“纪念碑式”的山水画作闻名。他在意大利罗马古文明博物馆、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大法院等地举办个展,为东西方艺术交流架起文化桥梁。
徐龙森表示,“与自然共存”是中国艺术的核心命题,而山水画是对中国人自然观开展的一场实验,当下需要对其重新进行实验。
“山水画现代转型需在传统基础上找到根本,但如果没有新的开始,那么我们的努力将变得毫无意义。”徐龙森说:“如今,山水画已不再是文人书斋里的案头摆设。如何找到适合“公共时代”呈现的山水画,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甚至下一代人的探索方向。画家有义务为社会提供新的视觉经验和艺术语言。”
他认为,美术和音乐一样都是无国界的,中国人的自然观创造了“山水画”,但不代表西方就没有“山水”,“我们与整个世界是联通的,西方人同样认为我们古代的山水画是很好的东西”。
据悉,徐龙森日前携作品《烟岚》系列和《云图》系列亮相香港“典亚艺博”展,并同步在香港汉雅轩画廊举办个展,以两地三展的方式呈现其山水创作的持续发展和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