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广东新闻网 > 正文

深圳,奋力书写先行示范的新时代华章

http://www.gd.chinanews.com    2021年08月19日 14:32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两年前的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揭开了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历史大幕。

  去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世界重申党中央赋予深圳的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对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寄予厚望。

  深圳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关怀厚爱铭记于心、感恩于怀、奋进于行,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坚定落实“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把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心怀远方,实干笃行。截至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出的56项重点任务,9项已经完成、43项取得重大进展、4项持续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入全面铺开、纵深推进阶段。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跃上更高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东、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面临的资源要素约束更紧,受到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更大,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

  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变革需尖兵,深圳勇担责。两年来,深圳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率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深圳扭住自主创新不放松。持续发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相继落地,深圳光明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通过特区立法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率先形成基础研究长期持续稳定投入机制。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圳抓牢实体经济不放松。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创建“矩阵式”产业扶持体系,推动建立“头雁引领群雁飞”产业生态,加快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86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面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圳聚焦人才发展不放松。坚持把人才引领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设立人才日、企业家日,系统重构优化人才政策体系,着力强化人才支撑。深圳如磁石,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加速集聚,最新数字显示,全市全职院士达61人,各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引进专家667人,高层次人才突破1.9万人。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深圳正实施基础研究夯基行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成果产业化加速行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创新人才汇聚行动,着力提升创新引领力、硬实力、驱动力、支撑力、源动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一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大道,正在深圳脚下向着光明的未来延伸。

  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综合效能进一步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不失时机、蹄疾步稳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高改革综合效能。”

  改革如潮,浩浩荡荡。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的深圳,踏浪而行,壮志凌云走向改革的更深处。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深圳不断增强抓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综合改革试点的“开路先锋”作用,继续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

  深圳矢志攻坚、锐意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来,122项改革任务中已有60项取得实质性进展;首批清单40个事项中,8个已落地见效,14个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任务过半。

  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发展、多点突破、亮点纷呈。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等一批制度性改革落地见效;出台数据条例、科技创新条例、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个人破产条例等一批全国首创性、引领性法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出项目推荐“悬赏制”、评审专家“邀请制”、项目评审“主审制”、项目经费“包干制”,“一技一策”“一企一策”推动核心技术攻关;率先开展数字人民币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完成首单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获批3单国家级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数量居全国首位。

  主动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指标体系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深圳营商环境改革3.0、4.0版政策迭代升级,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货物通关等时间大幅压缩。成功举办2019年、2020年全球招商大会,一批国际优质企业纷至沓来。截至今年7月底,深圳全市累计共有商事主体368万户,其中企业232万户,商事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城市第一。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专文推广47条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

  改革永远在路上。日前召开的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攻坚推进大会上,深圳市委发出改革“动员令”,要求除涉及立法、修法及国家重大事权外,其余所有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清单事项今年年底前必须全部落地。

  改革之路无坦途。在跋山涉水中走过千山万水,深圳仍是那个敢改革、善改革的“闯将”。深圳改革攻坚的鼓点正越敲越响。

  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复杂挑战,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没有开放,就没有深圳经济特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建设好深圳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抓手。立足做好自己的事,永远敞开开放的大门,深圳充分发挥枢纽功能强、产业配套全、营商环境优、市场潜力大等优势,深化对外经济联系,扩大开放合作,不断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

  两年来,深圳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务实合作。

  ——拓“合作路”,继续深化面向RCEP成员国的对外合作, 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推动深圳中欧班列铁路货运大通道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亚-东欧-西欧国际陆上物流新通道。

  ——扩“朋友圈”,国际友城总数增至88个,国际友好港26个,积极谋划构建包括国际友城网络、企业“走出去”网络等对外交流合作网络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

  ——搭“优质平台”,高水平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深圳会场等国际活动,推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政策中心——金融科技与可持续金融中心落地深圳。

  ——建“海洋城市”,出台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筹建工作。

  越来越开放的深圳意气风发,正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把“两个重要窗口”擦得更亮,更好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

  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品质魅力全方位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

  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深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直面城市治理承压明显、发展空间不足等诸多挑战,着力推进全周期管理,强化依法治理,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城市。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深圳多项通勤指标领跑。“幸福通勤”的背后,是深圳对以现代化理念和绣花功夫建设治理城市的孜孜以求。

  两年来,深圳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入选国家交通强国首批建设试点,地铁运营总里程超过400公里、在建总里程231公里,“十横十三纵”高快速路网加快形成;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取得重大突破,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提速提效,国际会展中心等新地标次第崛起;城市建设质量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提高到38%,绿色建筑面积居全国城市前列;城市治理更加精细,“厕所革命”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居全国前列。

  这两年,深圳推进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实绩频频让人眼前一亮。“i深圳”APP接入8300余项服务,累计下载数超2000万,为市民提供超18亿次指尖服务。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全面推广,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率达99.9%,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蝉联全国第一。

  深圳出台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的16条措施,率先实现全市5G独立组网全覆盖。市政府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和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汇集各部门100类业务数据、38万多路视频数据和全量三维可视化地图,成为城市治理“最强大脑”,助力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在深圳,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市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蔚然成风。中央依法治国办首次开展的全国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评估认定中,深圳荣获“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称号。

  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聚焦到这个目标上来。”

  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深圳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民生七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为了推进“学有优教”,深圳两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7.4万座、增量创历史新高。规划布局建设四大“高中园”,坪山高中园已正式开建。实施“名校+在办校”“龙头校+新办校”的集团化办学和联盟式发展模式,建成28个中小学教育集团,教育优质资源重新布局。

  为了推进“病有良医”,深圳出台实施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启动全新体制机制医学科学院建设,获批建设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入选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圳着力构建以“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架构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集团模式获国际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推荐介绍。

  为了推进“住有宜居”,深圳加快完善“4+2+2+2”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近两年累计建设筹集公共住房21.7万套。坚持“房住不炒”,持续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率先建立二手房成交参考价发布机制,有效遏制投机炒房行为,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积极培育长租房市场,多措并举引导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

  当深圳原创大型声乐交响套曲《英雄颂》成功首演,现场观看演出的文明市民代表汪克莉内心涌动着对革命先辈和时代英模的感佩,更坚定了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的信念。两年来,深圳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文艺精品频出,文化软实力显增。提炼形成“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深圳美术馆新馆等“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首批项目开工建设,南头古城等“十大特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取得阶段性进展,“一公里文化圈”基本形成。深圳连续第六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并作为复查测评成绩排名靠前的全国文明城市(区)受到通报表扬。

  当茅洲河由昔日“臭水沟”变身皮划艇训练地,社区级河段长洪伟江感到了舒心的幸福。数年艰苦努力,深圳实现地表水12个国考断面全面达标,159个水体及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动态消黑。天蓝、水清、地绿,深圳成为全国唯一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的副省级城市。

  当深圳快速有效处置“5·21”“6·14”局部突发新冠肺炎疫情,解封后的宝安下十围社区居民们体会到了由衷的快乐。去年以来,深圳全面落实“四早”“四集中”,坚持外严防输入、内严防扩散、严防再输出,在全球率先用冷冻电镜观察到病毒全貌,在全国率先探索使用健康码、建设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20天建成千张床位应急院区,60天实现口罩产能增长千倍,有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深圳的抗疫经验和做法,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

  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引擎功能显著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深圳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效应,坚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强化深港澳一体联动作用、重大平台引领作用、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携手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两年来,深圳全力深化深港合作,大力推进设施“硬连接”和规则“软联通”。莲塘/香园围口岸建成使用,皇岗口岸启动重建,深圳湾口岸货检通道实现24小时通关,“一地两检”等创新通关模式落地。

  “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服务让港澳企业设立商事登记实现“一网通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供服务项目超过800个,平台注册用户超9.4万家,服务企业超过29万家。全面落实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自由贸易账户(FT)全面落地前海。深化与港澳司法领域合作,积极开展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工作。

  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前海合作区开发开放生机勃勃,持续推出可复制可推广创新经验,城市新中心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成效凸显,首批先行先试政策进展顺利,已对接和落地13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

  坚持由点状带动到全面铺开,深港口岸经济带规划建设加快推进, 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也在加速推进中。

  两年来,深圳积极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携手广州“双城联动、比翼双飞”,高水平规划建设深圳都市圈,紧密加强珠江西岸城市联系,签署深圳-汕头深度协作框架协议,加强深圳-潮州协作,全面主导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建设创新发展的山水田园新城,强化与韶关、梅州等城市生态型产业合作。

  增强重要引擎功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深圳时刻心系“国之大者”,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锻造更加坚强有力、争先示范的战斗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两年来,深圳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梳理形成125项的市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和70项的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重点民生项目清单,投入财政资金7.4亿元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4060件。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两年来,深圳深入推进党建“标准+质量+示范”建设,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任务,获评优秀等次。构建“知事识人、序事辨材”干部工作机制,创新完善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全链条机制,面向全球市场化招聘11名国企高管。实施“百名干部破百题”专项行动,系统梳理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难题任务232项,年轻干部主动揭榜,专业骨干集中攻坚。

  全面从严治党没有完成时。两年来,深圳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获评“中国廉洁创新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没有成例可循,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正因此,在这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在这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上,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

  “在新起点上,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谆谆寄语。

  任重道远,唯有能闯、善创、实干。再出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壮阔征程!

  序章已启,华章继续。向前进,新的胜利就在前方!

  (原标题《深圳,奋力书写先行示范的新时代华章》)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綦伟)



[编辑:方伟彬]

分享到:31K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