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广东新闻网 > 正文

打造美丽中国广东样板,广东系统谋划蓝天碧海保卫攻坚战

http://www.gd.chinanews.com    2023年10月16日 19:02     来源:中新网广东

  9月22日下午,广东省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下称: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省委书记黄坤明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系统谋划、全面部署、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23年,广东展现出对蓝天、净土与碧海保卫攻坚战的坚定承诺,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上迈出坚实步伐。以“绿美广东”战略为指引的广东,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广东样板。

  创新:建立完善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

  黄坤明在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建设生态文明是必须答好的必答题。

  面对全新考卷,广东早已打下坚实基础。回看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大气环境质量持续高位改善,珠三角PM2.5平均浓度在“三大经济圈”中率先进入“1字头”(19微克/立方米),助力稳经济大盘成效凸显,全省生态环境领域民生实事任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安全有效保障,生态环保科技支撑持续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成效明显。

  在蓝天领域,广东与香港于2003-2005年联合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具有区域代表性并与国际接轨的“粤港珠三角空气自动监控网”,在两地共设立16个监测站点,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开展区域尺度SO2、NO2、PM10和O3的业务化监测。

  2014年9月,粤港两地环保部门联同澳门特别行政区环保及气象部门对网络进行优化,把空气质量监测范围扩展至粤港澳三地,监测子站从16个增加至23个,其中粤方18个、港方4个、澳方1个,并增加一氧化碳(CO)和颗粒物PM2.5两个新的监测因子以完善监测项目,网络更名为“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下称:“粤港澳空气网”)。

  为保障粤港澳空气网的建设与运行,粤港澳三方共同研究攻关,研发了“通用智能接口”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网络化质量管理技术体系,实现了业务化运行臭氧量值溯源体系。

  减污:美丽海湾入选全国首批优秀案例

  海洋篇章中,美丽海湾建设,是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期间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与重点。广东省按照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加快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同时,响应工作会议的要求,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全力以赴、集中精力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首先,加强规划引导。广东省着力统筹陆海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亲海品质提升,“十四五”重点推进建设15个“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

  其次,加大资金支持。近三年,省财政投入逾3.5亿元支持沿海7个地市,开展12个美丽海湾建设。

  再者,加强建设指导。2023年,广东省深入开展“夯实海洋强省生态基础,高质量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专题调研,重点调研省内“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15个海湾生态环境特点,对标国家基本要求,把脉短板弱项,借鉴外省先进经验,提出工作建议,为指导各市美丽海湾建设夯实基础。

  同时,广东省加强粤港合作,建立粤港海洋环境管理专题小组,协同香港建设海漂垃圾预警系统,建立跨境海漂垃圾事件通报机制,每年联合组织开展海滩清洁宣传活动,召开小组会议通报粤港双方,有效促进区域、部门联防联治海漂垃圾,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污染防治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珠江口海域违法倾倒垃圾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海漂垃圾明显减少。

  海洋环境稳中向好。根据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珠江口海域开展的长期监测结果显示,2019-2022年,珠江口海面漂浮垃圾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22年个数密度比2019年下降64%。2021年,青澳湾、大鹏湾分别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提名案例。2023年春夏两季,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平均为91.5%,劣四类比例为4.0%,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珠江口邻近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平均为76%,同比上升6.2个百分点。

  攻坚:打造现代化固体废物治理体系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无废城市”的深入推进,也是广东省响应会议号召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广东省将固体废物管理与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部署相结合,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五大类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其中,工业固体废物绿色发展。全省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04家、绿色工业园区11个,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总数居全国首位;新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能力2814万吨/年。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广东省秸杆资源台账系统及收储运体系不断完善,获“农作物秸杆资源台账建设先进省份”称号,全生物降解地膜研发应用推广走在全国前列。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了16个国家3A级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约占全国总数的1/3,10个地市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印发实施《广东省建筑圾管理条例》,初步建立了建筑垃圾跨区域平衡处置监管平台。在危险废物风险防控方面,建成广东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15万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纳入平台管理,较2017年增长了6.5倍。截止2023年9月底,广东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达1200万吨/年,能够有效保障产废单位的需求。

  “十四五”时期,广东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珠三角9市共设计“无废城市”建设制度体系任务217个,技术体系任务95个,市场体系任务103个,监管体系任务130个。围绕固废五大领域共部署重点工程项目263个,总投资超7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在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中工作成效显著,在生活垃圾分类、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主体的生态园建设、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打造出超大型城市“无废城市”建设样板,获得国家高度评价。

  正如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所强调的,未来广东各地将认真落实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广东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为广东人民造福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黄强]

分享到:31K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