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广东新闻网 > 正文

“绿美广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水平特色生态建设体系

http://www.gd.chinanews.com    2023年10月16日 19:04     来源:中新网广东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下称:座谈会)与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下称:工作会议)相继召开,梳理大湾区绿色发展情况,擘画生态环境未来。自大湾区建设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广东省不断深化与港澳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改善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取得明显成效。新时期,在“绿美战略”引领下,广东持续推进与港澳沟通交流,协调建立更加完善、紧密、务实的工作机制,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建设“无废”湾区,持续深化三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交流合作

  座谈会与工作会议均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目标,扎实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系统推进生态优美、蓝色清洁、健康安全、绿色低碳、治理创新、开放共享等“六个湾区”重点建设任务,不断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区域协同、试点示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广东力量、湾区力量。

  “无废”湾区建设是贯彻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要求。广东省按照国家部署,持续探索推进“无废”湾区建设:尽快建立“无废”湾区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无废”湾区建设经验和技术交流,共同推动湾区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体系,探索创新“无废”湾区的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对于加大与香港、澳门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共享、区域协作等方面交流合作,广东省拥有良好的工作基础与丰富的经验。一是合作治理粤港珠江口海域海漂垃圾。粤港双方于2016年设置粤港海洋环境管理专题小组,建立海漂垃圾通报预警机制。二是助力解决香港惰性拆建物料处置难题。至今,共处置香港惰性拆建物料约1.35亿吨,运输总航次超4万艘次,有效解决了香港惰性拆建物料处置难题。三是合作解决香港新界东北垃圾堆填区臭气扰民问题。2022年12月至今,未再出现臭气监测日均值超标情况,相关问题投诉量较去年同期下降63.8%。

  积极推进重点海湾、海岸清洁,粤港合作更上一层楼

  工作会议强调,为全力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广东省应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机遇,抓住绿美广东战略引领、制造业当家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发展方式转型,持续打好近岸海域等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等绿色低碳转型。

  海漂垃圾处理是大湾区污染防治攻坚的重要一环。广东加强粤港合作,建立粤港海洋环境管理专题小组,协同香港建设海漂垃圾预警系统,建立跨境海漂垃圾事件通报机制,每年联合组织开展海滩清洁宣传活动,召开小组会议通报粤港双方,有效促进区域、部门联防联治海漂垃圾,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污染防治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珠江口海域违法倾倒垃圾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海漂垃圾明显减少。

  首先,源头控制垃圾入海。积极开展江河湖海清漂专项行动,2023年上半年,共清理水面漂浮物约82万吨,基本实现主要江河湖库无成片垃圾漂浮物,减少河流携带入海垃圾。积极推进垃圾减量化,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省共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55个,总处理能力16.2万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95%。加强海水养殖塑料源头治理,推动海水养殖塑料源头减量。

  其次,遏制海上违法倾倒垃圾现象。2017年实施《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预防与打击违法处理垃圾行为长效机制的意见》,采取“岸上堵、海上查、集中清”等有效措施。持续保持海洋环境执法监管高压态势,开展“靖海”“碧海”等专项执法行动和珠江口海域联合执法行动,有效打击垃圾海上倾倒、非法倾废等破坏海洋环境违法行为。

  此外,建立健全海洋垃圾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深圳市海洋垃圾清理工作的通知》,多措并举推进深圳湾、大鹏湾海洋垃圾清理防治工作,建立海洋垃圾“巡查-通报-清理-复核”的闭环管理链条。

  根据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珠江口海域开展的长期监测结果,2019-2022年,珠江口海面漂浮垃圾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22年个数密度比2019年下降64%。

  协同港澳,构建完善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

  广东与港澳携手打响蓝天保卫战,最早可溯源到2003-2005年粤港联合建设的我国第一个具有区域代表性并与国际接轨的“粤港珠三角空气自动监控网”,在两地共设立16个监测站点,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开展区域尺度SO2、NO2、PM10和O3的业务化监测。

  2014年9月,粤港两地环保部门联同澳门特别行政区环保及气象部门对网络进行优化,把空气质量监测范围扩展至粤港澳三地,监测子站从16个增加至23个,其中粤方18个、港方4个、澳方1个,并增加一氧化碳(CO)和颗粒物PM2.5两个新的监测因子以完善监测项目,网络更名为“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下称:“粤港澳空气网”)。

  在粤港澳空气网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三地遭遇了仪器品牌、型号不一致,统一联网难度大,仪器运行维护技术不统一、数据可比性较差,臭氧量值溯源困难、质控标准不统一等技术难题。

  广东协同港澳,三方共同研究攻关,研发了“通用智能接口”等关键技术,实现网络统一联网、统一发布,关键技术支撑国家监测网络的联网发布。为保障区域网络监测数据“真、准、全”,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网络化质量管理技术体系。在国内率先建立臭氧量值溯源体系并实现业务化运行,确保臭氧监测的溯源性和国际可比性。关键技术应用于粤港澳空气网,保证了监测网络的高质量运行。

  大湾区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1年,珠三角九市与港澳等11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全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二阶段过渡标准,与2017年相比大幅提升。珠三角九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整体增长,其中深圳、珠海、肇庆、惠州2021年优良天数比例均在95%左右。

  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广东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高度”,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始终是广东生态工作的一块重要拼图。一如此前广东省与生态环境部签署《共建国际一流美丽湾区合作框架协议》,广东将持续与港澳联合开展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行动,在绿美广东战略引领下,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美丽湾区!



[编辑:黄强]

分享到:31K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