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广东新闻网 > 正文

深港融合 龙岗篇章|徐扬生:从沙田到龙岗,书写深港合作的教育篇章

http://www.gd.chinanews.com    2022年06月28日 23:29     来源:南方+

开栏语

  龙岗是深港交流合作的热土。改革开放初期,龙岗是许多香港人融入祖国内地投资兴业的第一站。大芬油画村、横岗眼镜厂,这些都是历史上港人在龙岗留下的印记。

  近年来,龙岗和香港的交流进一步加深。龙岗明确提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和深港科技合作东部轴的构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扎根办学8年,深港国际影视后期制作基地在此落地......这些都是龙岗在紧抓大湾区机遇,推动两地合作向重点产业、人才交流、社会民生等更广层面更深层次展开的见证。

  深港同根,情系龙岗。一座国际大都会与内地快速发展的产业先锋城区相遇会碰出怎么样的火花?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南方日报、南方+推出《深港融合 龙岗篇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系列报道》栏目,通过深港合作的故事展现香港、龙岗两地抢抓大湾区机遇,互补合作、携手共进的发展态势,书写新时代深港“双城记”中的龙岗篇章。

  大运山下,神仙湖畔,坐落在龙岗区体育中心地块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深圳国际大学园的一张名片。

  从香港沙田到深圳龙岗,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带着香港中文大学的基因扎根龙岗办学已8年。这所高校不仅是香港高校来粤办学的生动实践,也加速着龙岗走国际化创新之路的进程,成为深港双城记中属于龙岗的精彩章节。

  一座大学一座城,大学依城市而立,城市因大学而盛。扎根龙岗办学八年,如今的港中大(深圳)与龙岗区更加紧密地走在一起。二者双向赋能发展的背后,是龙岗这座城区坚定不移展现开放与包容的全新姿态,是这座城区“崇文重教”的文化根脉和历史传承,也是这座城市步伐矫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密码”。

  放宽视野,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观察港中大(深圳)在龙岗的办学实践,能为深港交流、湾区教育融合、校城合作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日前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接受媒体采访,并为深港两地年轻人送上寄语——“大湾区的年轻人要放眼长远,既要看到祖国,也要看到世界,我对大湾区大融合大发展非常有信心。”

  5月21日,港中大(深圳)202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香港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李家超作为特邀嘉宾为毕业生送上祝福,在视频中他说:“港中大(深圳)是香港和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教育、培育创新人才的成功典范。”

  诚如所言,港中大(深圳)学校的成立和办学是深港合作的结晶。

  1986年,徐扬生在浙江大学拿到精密机械专业硕士学位后,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工学博士。在博士毕业后,徐扬生在卡耐基梅隆大学任教并从事机器人研究直至1997年。

  徐扬生回忆,那一年,他特地在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前赶回了香港,“为的就是想亲眼见证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难忘时刻。”此后徐扬生来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

  2010年2月,深圳市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签署了教育合作办学备忘录,确定了双方在教育方面先试先行合作办学的意向。要为一所深港合作办学的高校选择一位校长并不容易。校长人选需要懂香港、要懂国际教育,还要有中国心。时任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并负责内地事务的徐扬生正是符合条件的人选。

  2013年7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宣布聘任徐扬生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2014年3月21日,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教育部关于批准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函》,同意正式设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所深港合作办学的新大学应运而生。

  这所学校缘何落户龙岗?徐扬生介绍,当初深圳市政府给了三块地给港中大(深圳)选址,最终学校落户龙岗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做学问的地方要安静,他希望学校跟城市中心有一定距离但也不要距离太远,且交通方便。

  他认为,龙岗和香港中文大学本校所在地——香港沙田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的区域位置和地形环境都相近。“龙岗到深圳市中心的距离,和沙田到中环的距离差不多。香港中文大学以‘凤’为校徽,龙岗正好是‘龙’,我们都说这是龙凤配。”徐扬生曾在媒体采访中提到。

  回顾在龙岗创业办学的经历,徐扬生坦言,港中大(深圳)教师员工都是凭着一腔热血来到这里,办学过程历经诸多不易,深港两地的文化差异让办学中的挑战和困难比想象中更大。

  2012年10月11日,港中大(深圳)批筹暨启动校区开工仪式在龙岗区校址举行。彼时的龙岗刚刚经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洗礼,这一国际盛会开启了城区和国际接轨的序幕。一所国际化大学的到来,增强了城区开放创新的脉动。

  “建校初期的龙岗,每一个星期都在飞速地变化。” 徐扬生回忆,早在一期校园建设之初,龙岗区政府便大力支持学校办学。“当时的校址在一个荒芜多年的工业区,外卖到不了,教授们中午没有吃饭的地方。龙岗区政府第一个站出来帮忙建食堂,派了两个师傅挑着担子、带着碗筷,在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候予以大力支持。”

  如今,昔日原百达厂的八栋旧厂房,已变身一座清新典雅的大学校园。背靠神仙岭,毗邻大运公园,占地约100万平方米的一期校园已初具规模,中国元素与西方韵味相得益彰。

  行走校园,可以感受到港中大(深圳)和香港中文大学本部是一脉相承、紧密连接的。在该校图书馆里,有一面4米多高的书墙,摆满了上万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赠书,学校已有70余位港籍教职工。

  徐扬生介绍,香港中文大学是非常有家国情怀和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的学校,港中大(深圳)也将延续香港中文大学结合传统与现代、融汇中国与西方的传统。他认为,未来深圳国际大学园就是龙岗推动深港创新创业更紧密合作的优势。

  2012年,港中大(深圳)筹办期间,徐扬生曾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国外大学和当地联系是很紧密的,往往是某个地方有了一所好大学,这个大学周边的整体发展水平也上去了。“港中大(深圳)落户龙岗,我们希望带来更多一流人才、技术沉淀,对当地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扎根龙岗办学八年,港中大(深圳)发展迅速。该校学科建设逐步完善,现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六个学院以及一个研究生院,二期校园也在建设之中。

  和校园面积扩容同步加速的,还有学校参与龙岗发展的步伐。2020年12月29日,龙岗区人民政府与港中大(深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以港中大(深圳)为重要平台,双方将合作共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

  大学让龙岗有了更鲜活的国际化城区面貌。建校以来,借助港中大(深圳)这一桥梁,龙岗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世界。该校不仅招来4位诺贝尔奖得主当教师,还与遍布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20所世界名校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大学成为龙岗人才的“蓄水池”和“大磁场”。坚持国际化办学的港中大(深圳)广揽天下英才,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在内的470余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建立起一支具国际水平的师资队。以该校经管学院为例,经济金融领域的全日制教授已超过100人。在校园里,数十位院士在重要学术活动上齐亮相的景象已成为常态。

2018年9月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学典礼在礼文楼举行,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登台致辞。
2018年9月2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学典礼在礼文楼举行,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登台致辞。

  大学优势学科与龙岗“IT+BT+低碳”三大核心产业高度匹配。学校数据科学研究团队正联合龙岗龙头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龙岗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委积极为学校医学院和辖区企业搭建产业交流平台;学校城市地下空间与能源研究院正在深圳国际低碳城开展地热勘探研究。高校的崛起将赋能龙岗这座工业强区的产业升级,得以实现基础研究与产业的紧密结合,以及人才培养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大学为龙岗高质量发展输出智力支持。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等科研创新平台集中落户龙岗。龙岗区联合港中大(深圳)师资团队专门开设深化战略产业发展的研修班,郑永年等教授为龙岗区干部开讲战略产业发展趋势,借力高校“外脑”修炼高质量发展“内功”。

  大学成为参与龙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环。“深圳十大文化设施”——港中大(深圳)音乐学院落子龙岗,未来将成为城区文艺新地标。由该学院师资带来的高水准惠民音乐会,推动龙岗城市内涵和知名度的提升。

  回望八年办学历程,港中大(深圳)和龙岗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政策规划等多领域全方位的校地合作,将高校的人才、智力和创新优势不断转化为区域发展潜能和民生实惠,让港中大(深圳)和龙岗的缘分结得更深。

  城市一方水土滋养着大学枝繁叶茂,大学也在涵养塑造着城市的文化。

  “大学是一个区域的灵魂。”徐扬生表示,培育人才、生发新思想,塑造人文环境都是大学在区域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大学是国际大都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未来随着学校音乐学院、医学院的建设和国际化研究院的布局,港中大(深圳)将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龙岗乃至深圳独特的都市文化的打造当中。

  面向未来,徐扬生表示,港中大(深圳)的目标是为深圳办一所“百年大学”。百年根基平地起。徐扬生表示,在建校的第一个“十年”,港中大(深圳)要做的是打好“百年大学”的基础,小到图书馆书架的“硬件”,大到规章制度的“软件”,都要用“百年大学”的长远眼光来规划。“在接下来10到20年,学校要加大力度培育优秀的年轻教师,至少有10个领域的学科建设要在世界上站得住脚,且站在世界前列。”徐扬生说。

  可以预见,未来港中大(深圳)在为龙岗增添创新气质、增强科创实力的同时,还将发挥着越来越综合的作用,大学为城区所带来的开放、创新、包容的文化积淀,正是龙岗所需要的软实力。

  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港中大(深圳)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龙岗区大步奔行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深圳东部中心的征途,大学与城市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共创共赢,互助前行。

  【记者】刘越亚 凤飞伟

  【视频】谢昊燃

  【摄影】朱洪波(部分图片由港中大(深圳)提供)



[编辑:黄强]

分享到:31K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