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Ophthalmology 通讯员供图
中新网广东新闻2月18日电 (蔡敏婕 普萱)在屈光手术领域,是否有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患者能否做近视手术?16日,普瑞眼科副总院长、中山眼科中心原屈光科主任刘泉教授公布一则消息,其团队在全球首次建立名为PIRSS的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筛查系统,辅助诊断近视手术禁忌证圆锥角膜,结果发现系统准确率高达95%,与高年资屈光手术医生(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相当。 据了解,进行近视手术之前需通过角膜地形图检查评估角膜形态,排除圆锥角膜或亚临床型圆锥角膜。 刘泉介绍,圆锥角膜是以角膜扩张、中央变薄向前突出、呈圆锥形为特征的一种眼病,严重时会致盲,需通过角膜移植治疗,是近视手术的禁忌证。一些难以发现的亚临床型圆锥角膜在近视手术后也可能因角膜变薄而继发角膜扩张。 “医生需经过专业训练,并且有大量知识经验积累,才能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有圆锥角膜;在获取患者角膜地形图后,也要耗费一定时间评估患者的角膜形态。而且我国不同地区医生水平有差异,开发一个AI系统帮助医生诊断圆锥角膜,不仅可以减少人工误差,减轻医生工作负担,还能弥补这种地域差异。”刘泉说。 因此,刘泉团队率先开展研究,将机器深度学习与角膜地形图结合,利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系统的屈光四图图像,建立了名为PIRSS的角膜屈光手术术前筛查系统,用于辅助诊断圆锥角膜。 据了解,该研究纳入6465张彩色图像,包括角膜前表面曲率、角膜前后表面高度、角膜厚度等,利用迁移学习技术生成高效率模型,最终输出为正常角膜、可疑角膜形态异常、早期圆锥角膜、圆锥角膜和近视眼角膜屈光手术后这五个分类。 “结果发现,系统诊断圆锥角膜准确率高达95%,与高年资屈光手术医生(92.8%)相当,优于低年资屈光手术医生和非屈光手术专业的眼科医生。”刘泉说。 据悉,目前该项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Ophthalmology,并作为封面刊登。 刘泉构想,或可以建立近视手术术前筛查云端服务,未来医生及患者可以通过上传检查报告,快速得到评判结果,知道是否为圆锥角膜,初步判断能否能做角膜近视手术。(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