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本页位置:广东新闻网 > 正文

浙大数创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对自动驾驶“期票”需“冷静”看待

http://www.gd.chinanews.com    2022年08月30日 19:41     来源:中新网广东
盘和林 作者 受访者 供图
盘和林 作者 受访者 供图

  中新网广东新闻8月29日电(记者 王坚)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近日在广东接受记者采访,他呼吁对“自动驾驶”进行冷思考:自动驾驶在技术和安全层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不应一上来就允许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运行。

  对于自动驾驶,在政策层面,我国一直持鼓励态度;企业层面也传出不少令人振奋的消息,有企业给出了量产时间表,各大车企及互联网巨头都在跃跃欲试。盘和林指出,自动驾驶商用,PPT、概念车和实际落地往往有一定落差。但PPT、概念车和实际落地往往有一定落差,即便是已经成熟落地的商业模式,都有过深重的教训(例如共享单车)。

  盘和林试图从多个层面来解构自动驾驶产业的现状。经历了十年的发展,自动驾驶如今已经进入了蹒跚学步的阶段,但商业落地却需技术积淀,周期会很长。自动驾驶中的初创企业是否能够挺过经年累月的消耗?自动驾驶的用户是否能够放心使用?自动驾驶的伦理问题是否得到答案?凡此种种,都是需要思考的。

  在自动驾驶领域,达到什么样水平的车辆才可以商用?

  首先,自动驾驶的功能效果可以分为6个等级(从L0-L6)。L0:无自动驾驶;L1:部分辅助驾驶,如定速巡航;L2为组合驾驶辅助,如L2车辆沿着道路标识标线行驶;L3:有条件自动驾驶,如在外部环境比较稳定的高速公路,驾驶员可以完全放开方向盘;L4:高度自动驾驶,可被认为是限定区域内的无人驾驶,在自动驾驶感知信息来源比较充分的区域,可以没有司机;L5:完全自动驾驶。在所有路段完全无人驾驶。

  综上,L1-L2并非自动驾驶的范畴,L3需要人类驾驶员在必要时候随时接管,不能真正解放人类驾驶员。L5是无法实现的,这几乎已经成为自动驾驶行业的共识。因此,当前自动驾驶领域企业,竞争的核心焦点就是L4,也就是在限定区域内实现无人驾驶技术,这将自动驾驶应用限定在特定领域,如:出租车、公交车、干线物流(高速无人卡车)等等。

  而即便是限定的领域,盘和林认为,实现这些L4应用仍充斥着各类风险。总结这些风险,结合中国现状,大约存在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其一、自动驾驶依然是“薛定谔的安全”。根据美国加州的自动驾驶路测“每10万公里安全员干预次数”统计,至今,依然没有0次干预的自动驾驶技术——10万公里中哪怕是发生1次事故,都会让自动驾驶面临重启的风险。

  其二、迷雾中的高精地图。高精地图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标配,但当前高精地图依然是一个高壁垒的领域,采集数据的成本很高。

  其三、仿真路测和现实路测。自动驾驶的发展依赖于行驶数据的积累,当前自动驾驶企业都以仿真路测来代替现实路测,而仿真虚拟环境还是不能替代现实路测,因为现实远比仿真环境更不可测,问题更多。

  其四、测试环境和开放环境并不相同。量产的自动驾驶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用户并非专业人士,他们不知道何时要去接管自动驾驶车辆,也不会去维护系统,保持系统稳定性。

  盘和林总结称,Robotaxi下的自动驾驶,正趋于完善,但首先需要有一套自动驾驶系统能力的评测体系,各地需要开展路测来验证各家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而不应一上来就允许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行。

  在产业方面,盘和林认为自动驾驶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其一、华尔街对于自动驾驶的热情正在减退。其二、互联网大厂也没有余粮,自动驾驶在互联网大厂中地位逐步边缘化。其三、用L2/L3技术来冒充L4的自动驾驶企业逐步增加。其四、高精地图、激光雷达和芯片依然存在瓶颈。

  盘和林坦言,其实我们对产业链高端依然存在较大短板,未来不能仅仅局限于商业化落地,更好从产业链自主性来布局,否则,即便有了自动驾驶,也有可能受制于人。无论技术还是产业布局,我国自动驾驶的路还长,不能被表面的浮华所遮蔽,而是要从全产业链来思考与布局,如此,我国自动驾驶方可真正实现换道超车。(完)



[编辑:方伟彬]

分享到:31K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